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二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化隆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参加这次省上举办的课件整合大赛,我感到无比荣幸,我说课的内容是《16中外交往与冲突》,下面我将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分析。

【说教学对象】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本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能力,既有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些理性分析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并且学生自我表现欲较强,思维活跃,再历史课堂上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活动准备培养学生多方面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提供整合学习资源和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机会;

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讨论题目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记者报道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抢答激发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4、视频展示,拉近古今历史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说教材】

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作用。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我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进而突破了难点。

【说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古今对比法

【说学法】

1、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郑和、戚继光)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养。

2、通过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意义及启示,及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3、纸上旅游“我随郑和下西洋”,让学生充分想象途中发生的情况和困难,更深刻地体会郑和船队的这种伟大的精神。

【说教学流程】

【以今链古走进历史】

导入:在去年的一段时间,在国内外媒体和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点话题---郑和下西洋,(这件发生在五、六百年以前的中国航海事件竟然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基点,)昨天我登陆互联网,在百读搜索上输入“郑和下西洋”,几秒中后就搜索到100多万个网页,其中许多是专门学习和纪念网站,其中中国政府专门成立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设立纪念网站。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凤凰号帆船下西洋,开展历时八个月的航海电视。为什么当今的人们如此关注和重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呢?另外公元1405年,郑和七次出海,完成了中国航海史上空

前绝后的一次航海之旅。近600年后,中国女记者范春歌在2000年带着对历史的憧憬踏上了昔日郑和的航海之路。历经两年,她只身一人穿越了亚非的近20个国家,沿途寻访郑和船队留下的历史痕迹。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段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对外交往的诗篇。

出示标题(解释:从标题可看出这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相处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

一、郑和下西洋

视频展示信息提取

请大家先观看一段flash视频:

师:从这段视频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结合教材及课前预习汇报回答)

生:┉┉

1、1405年—1433年,28年期间郑和的船队下西洋共7次。

2、明代人们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做“西洋”,郑和出使的国家,都在当时的西洋范围内。

郑和船队经过的地方: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占城,今爪哇、满刺加,今马来半岛马六甲一带、古里,今印度西南海岸、木骨都束,今索马里一带以及天方,今沙特阿位伯麦加。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船队的规模庞大,每次远航的船只达到两百多只,随从两万多人,带了大量的东西,一方面保证船队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带了大量的特产去送给各国。

4、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都派他们的使者随从船队到中国来访问)

师:哇,我们的祖先太厉害了,问题是在当时为什么能进行规模如此之大的远航呢?

探讨成功条件:(学生归纳)

1、明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成祖时,明王朝统治已经很强盛。

2、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能造出巨大的船只

3、罗盘针已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

4、郑和从小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师:好!从这段视频我们大概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组知识竞赛,怎么样?

【分组探究体验历史】

师:(宣布游戏规则)首先,我们要把大家分成三大组:皇帝组、郑和组、和现代学者组。每一组都会有不同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当然,你如果对其它组讨论的问题感兴趣,能想出他们想不到的答案来的话,你也可以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补充。

皇帝组:作为皇帝,您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组:你认为你们这几次下西洋带来了哪些影响?

现代学者组:今天人们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价值何在?

(学生讨论并且回答)

目的:

1、明成祖派郑和到西洋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3、向海外宣扬国威,因为当时明朝已是泱泱大国了,比较强大

4、想看一看其它国家怎么样

5、到西洋去寻找宝物

意义:(影响)

1、证明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发达,能到达今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一带,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2、促使了中国与印度、东南亚和阿拉伯的友好往来,也宣传了我国先进优秀的文化,加强了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3、郑和把许多国家的土特产带回来,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比如:人们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珠宝、珊瑚等。

4、郑和下西洋后,使很多人到了南洋各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启示:

1、郑和能七次远洋航行,表明他是具有非凡意志和耐力的人,我们应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郑和能够带那么多人和货物,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郑和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各国使者还随宝船来到中国,这说明郑和作为中国的外交使者,为中外友好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学习他,成为一个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的公民。

4、我觉得中国的货物要么赠送,要么低价出售,这真不划算,应该在贸易中实行平等交换的原则。

5、我觉得他去只是为了宣扬国威,这点不好,有点骄傲自大,做人方面可要不得。

(竞赛到此结束)

师:(过度语)我们的竞赛活动进行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认真讨论和积极参与,通过这个环节,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在对外交往中,中国人民不但主张与各国发展平等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同时,也具有反抗外来侵略和掠夺的光荣传统。

角色扮演再现历史

二、戚继光抗倭

师:倭寇是指哪些人?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师:这时出现大量倭寇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奸商勾结,共同分赃,沿海数千里同时告急。面对这种情况,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具体的情况怎样,请看我们的战地记者从前线发回来的报道。(请学生互动交流以记者身份介绍戚继光抗倭情况)

记者: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浙江台州抗倭前线,连日来,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与盘踞在这里烧杀抢掠的倭寇展开激烈的斗争,这支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又英勇善战的军队与倭寇九战九捷,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共计杀倭近1000人,基本上消灭了侵犯这里的倭寇。现在站在我身边的就是我们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记:戚先生,你好

戚:你好

记:首先祝贺你以台州大战中取得胜利

戚:谢谢

记:这次抗倭的胜利,你有何感想?

戚:我觉得很激动,很开心,因为我的心愿总算得到了第一步的实现,我们为台州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使老百姓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记:那接下来你们还有哪些安排?

戚:我们的目标将转移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倭寇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将这两个地方的倭寇拿下来,还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环境。

记:这么巧,我是广东潮汕人,我们那里的老百姓也正深受倭寇的侵略之苦,我们对这些无恶不作的倭寇是恨之入骨啊!请问你们会到我们潮汕那一带去消灭他们吗?

戚:当然!哪里有倭寇,那里就会有我们戚家军。我正准备联系广东总兵俞大猷,联合他们的兵力,一起把主要盘踞在南澳的倭寇给赶走。

记:我在这里替百姓谢谢你,也祝你早日成功

戚:谢谢

记:观众朋友,我在前线的报道就到这里,欲知战情,请继续关注农安一中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的报道。

师:非常感谢记者从前线给我们发回来的报道,让我们在获知浙江台州抗倭取得胜利的同时,也看出了戚继光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了百姓的高尚品德,同时,我们更加迫切地希望戚家军能把我们家乡的倭寇给赶出去。戚家军在福建、广东的战况如何呢?请看记者给我们发回来的后续报道:

“经过戚家军和当地军民的通力合作,我们成功地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取得整个抗倭斗争的最终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戚继光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师:谢谢记者的追踪报道。

师: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教师总结: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们都要向戚继光学习,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

【联系现实畅谈感想】

过渡: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国势日渐衰落,我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播放七子之歌)

师:为什么澳门被称为“MACOU”?

师:说一说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样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看书回答)

没想到葡萄牙人在澳门晒东西一晒就是400多年,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播放“澳门回归”视频)

师:你认为被葡萄牙占领了400多年之久的澳门能够顺利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中国国力的增强)

师: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师:对,所以我们今天更需要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教学小结情感升华

【说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充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于澳门的回归使我们认识到了只有国力强盛,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借鉴,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努力学习,铭记过去,昂首明天,再创辉煌,振兴中华!

总之,这一堂课要积极地传设历史情景和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我的课堂,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思路,由于时间仓促,只有四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当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于说课也是一个大的学问,以后还是要好好学习啊。

最后感谢省上组织了这次说课比赛,感谢学校给我这此机会,感谢各位评为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说拓展延伸】

写一篇想象作文:《我随郑和下西洋》

【板书设计】

{交往:{冲突: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二】相关文章: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鸦片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文化(二)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征稿计划:少年智力开发报七年级历史各版本

新思想的萌发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图说历史:《面包》赏析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方明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