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一一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

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能准确地找出丝绸之路的途经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实物。

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的学科渗透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明确本课应达到的目标,以便学生了解评价的依据。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丝绸之路的普及性读物,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资料。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参加到下列各组:A组,上网查阅;B组,图书馆书店查找;C组,收集音像制品;D组,如邮票、火花等。

3、指导学生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

4、指导学生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出具体方案,教师将各组方案中最有特色又可行的内容提出,设计出总方案,每组学生负责完成最有特色的工作准备。

活动过程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从西汉的长安城向西出发,途经今古肃、宁夏、青海、新疆,连接中西亚和欧洲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吐鲁番盆地。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今天我们一同踏上这条幽幽古道去探索历史的奥秘。首先,请同学们分组介绍寻访的经历。

学生:(介绍寻访的经历)通过什么途径,做过什么努力,达到怎样的结果,有什么收获。

教师: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求知,初步尝试自己收集资料并提取信息,这就是能力的培养,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下面请第一小组也就是设计绘制大型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同学给我们讲解丝绸之路路线及重要地名的变化。

学生:(分段介绍)第一段,从西安向西进入黄土高源,要跨过黄河,经过河西走廊,长城西端,到达敦煌。古今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长安今西安;河水今黄河。

第二段:从敦煌开始,进入茫茫戈壁滩。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阳关出发,沿阿尔金山昆伦山北麓,塔里木盘地南缘向西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有:鄯善今若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南山今昆仑山,喀什。北路从玉门关出发向西沿天山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到帕米尔高原。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北山今天山,吐鲁番,火焰山,新疆,伊犁。

第三段,葱岭向西北路经中亚到达欧洲,南路向西亚和南亚进发,到达伊朗、印度以及东欧一带。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奄蔡今咸海至里海一带;身毒今印度;大月氏古国名,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伊朗一带;大秦古罗马。

第四段出新疆后的丝绸之路西远南伸的情况。

教师: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地仿佛又回复到开天辟地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公元前139年,瀚海深处响起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声,看!他们来了,张骞率着一支队伍骑着骏马和骆驼开始了他的使命。请看第二组同学的表演,张骞出使西域。

学生表演:着重表演历经的艰辛,表现出张骞的气魄和坚定的意志等。

教师: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看到张骞以探验家的胆魄,历尽艰辛开辟出这条闻名世界的商道。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留下英名。东汉时期班超及副使甘英,为商道的畅通都做出过杰出贡献。东晋时,法显从长安沿丝绸之路西行求法,游历三十多国,回国后将沿途见闻及带回的经文整理成文,这就是著名的《佛国记》。唐朝著名高僧玄奘沿丝绸之路到印度,游历19年,行程五万多里,著有《大唐西域记》。《西游记》就是以他西行的故事题材为背景而写的。元朝时,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随父沿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在元朝任职17年,后来回国,因参加战争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他口述,狱友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行记》。在这条古道上还有绿洲、重镇、名胜古迹、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奇的风土人情。

接下来请第三组的同学给大家讲解。(第三组将收集的资料汇集整理编排)

第三组的同学(1)展示图片。展示的图片除教材提供的五幅插图外,还有马踏飞燕,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绢地刺绣,玄奘画像,还有敦煌壁画邮票、一组嘉峪关的照片。(2)着重介绍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高昌、楼兰。(3)介绍途经的省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及物产。

教师:第三组同学主要介绍了楼兰故国在古代中西交通史、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她的消亡,史学界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楼兰的消亡是因为沙漠化,也有人认为是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大旱降临,上游河道断流,人们被迫逃离古城;还有人认为是外敌入侵造成的。究竟是何原因,你们有何看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对此问题可以进行研究。

丝绸之路沿途要穿过沙漠,翻越高山,经过人烟稀少的荒原,其旅途是艰辛难涉的,当然也并非都是艰险。如同学介绍的敦煌、高昌,还有碎叶等都是沙漠上的绿洲,是高原上的繁华集镇。不管是艰辛还是繁华的集镇,都有诗为证。请第四组的同学用诗歌来印证历史。

第四组的学生着重收集唐代边塞诗人的诗歌,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的《天山路》、卢纶《塞下曲》等。

他们以通过朗颂再简介诗歌内容的方式来再现丝绸之路。

教师:第四组的同学以诗歌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历史,同时我们也获得美的享受。

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可供探索的奥秘,此次寻访了我们只是初步的探索,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继续深入的探究,也许你就能成为一个专家,祝你们的探索取得好成绩。

为了更好的熟悉丝绸之路上的古今地名,我们请8位同学穿越时空隧道,遇到古地名,要写出现在的地名;遇到今天的地名要写出古地名。写出的地名只能给下面的同学看。写对了,就继续往前,错了,就退出游戏。请同学们为他们打分,他们的成绩可作为今天全班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让我们给他们鼓掌加油。(根据不同程度选出8位同学做代表,反馈掌握的情况)

游戏:穿超时空隧道

活动总结

教师: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如今的丝绸之路,公路成网,铁路纵横,机场遍布,形成了陆空交织的主体交通运输网,使丝绸之路的终点伸到西欧以至更远的地方。通过寻访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做如下总结)

第一,通过寻访,我们掌握了查找地图的基本技巧,将历史的学习融进了地理中,懂得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

第二,通过这次寻访,我们初步尝试了怎样去收集、查阅资料,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尽管同学们的收获不同,但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就会有收获。

第三,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智慧与才能,说明我们的同学有能力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四,通过寻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大陆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友谊文化传播之路。历史证明,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发展。

第五,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尤其从故国楼兰消亡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确,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活动评价

目的:通过活动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否掌握了识图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能否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方法:查检法、观察法。

过程:(1)老师抽查部分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负责检查的同学,则对全班同学检查、登记;(2)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抽两名,参与穿越时空隧道的活动;(3)师生交流,有意识地请平时不积极、自我控制较差的同学谈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评价总结

1、能穿越一条时空隧道为合格,能穿越两条为良,能穿越三条以上为优。

2、平时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在这一次活动中积极收集、积极参与都视为优。

活动说明

我们出门旅游或至一个新的地方,一张地图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在历史学习中地图也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放到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够真切和全面地去感知历史。而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历史事件发生与演变时所在地域地理位置,方便和直观地把握历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变化、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理分布等。因此,通过地图学习历史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方法。

你也许会问,历史上的那些地名变化太大了,怎么能记得住呢?这是每一个学习历史的人都遇到过的问题。因为地理环境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的,人们往往比较了解当今的地理环境,而对历史地理感到陌生。因此,对照古今地图来进行历史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便实用的方法。这有助于我们识读历史地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也有利于我们更加真切地理解那些十分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本次活动你会发现地图在历史学习中是非常重要非常有趣的。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相关文章: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20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三

课标培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二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新课程下教师要多“问课”

第20 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学设计示例二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