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摘要】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小编希望在下面教案中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如何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

3。此次会议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背景:历史的徘徊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言阅读: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概括为两个凡是。其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导致文革结束后我国在徘徊中前进。于是导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内容: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组织路线:审查解决重大冤假错案以及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重大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 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拓展:历史上的四次重大转折会议: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到胜利;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生死攸关的转折;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左倾错误到经济建设。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转折:辛亥革命---推翻清统建立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双半建立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纵横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定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二、经济体制改革

【展示材料】

问:材料中和下列课文中,凤阳人行乞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民公社旧体制过于集中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阅读学思之窗: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补充资料:1979年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产粮66158千克,是1966-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受粮给国家12497千克,是国家征粮计划的七倍。

思考 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直接原因:分田到户包干经营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积极性。】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内容)?

全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注:联产承包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民集体所有.农民拥有经营权。

【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必要性)?】

答案提示: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我们依然实行的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此外,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措施: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①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①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经济形式。

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阅读历史纵横回答问题:阻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是什么?】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实行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①,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四大】同年10月,中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此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① 这些谈话后被收录起来,称视察南方谈话。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分组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资料:

不同时期人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同追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向往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20世纪7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三件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20世纪90年代,人们追求的三件宝:楼房、汽车、电脑;

不同时期人们对富裕程度的不同说法:

20世纪80年代人们渴望成为万元户21世纪人们的说法是十万元是个贫困户,百万元才刚起步,千万元是马马虎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一、本课测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答:农村、城市、市场领域三个方面展开; 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市场领域内建立起国家宏观控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市场领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延伸

材料一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二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走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阅读以上内容,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高中 高一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教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序

权威解读高中历史课标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美国的独立战争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化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反思历史中的“读讲议练”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