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9-13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是快乐的,下文是由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模板,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本节内容中,主要包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孔子和早期儒学”、“道家和法家”三目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中国传统思想的有关知识,但大多历史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传统思想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主要思想流派、主要代表及其主要思想;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史思维和分析、概括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行体验式教学、角色的扮演等形式,增强历史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孔子等人的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孔子等早期儒家思想的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景”、“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来辅助教学。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新课导入:

老师:大家看必修三封面上的两位伟人分别是谁?

学生:(回答)

老师: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生:(齐读)

老师: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儒家思想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设计意图:利用封面人物和名言导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紧扣教学目标,成为统摄本课的“灵魂”)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课件展示视频《孔子》,学生根据视频和教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孔子档案”。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2、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是坐着讲学还是站着讲学?

学生:(回答)

老师:孔子坐着讲学说明他以一种朴素温暖的方式言传身教,他坐着的这个地方又叫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杏坛”后来成为教师职业的代名词。孔子首创私学,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有哪些社会问题?

3、情景体验 1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看到或听到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现象)?

结合学生的体验,从政治、经济、阶级,文化几个方面归纳“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背景。

政治: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崩溃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并受重用

文化: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出现

4、情景体验 2 (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看到或听到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现象),你认为该如何治理国家?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继续追问:那么当时各家又提出怎样的治国主张?从而导出各家的思想主张。

教师:(总结)【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讲学会和学生讲些什么?

学生:(回答)

2、课件展示《论语》中的名言,分析孔子儒家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

老师:以上材料体现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以上材料体现孔子核心思想“仁”?材料一指出什么是“仁”,仁(即二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材料二指出如何做到“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指出“仁”的基本准则即“爱自己的亲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但要改造春秋纷乱的社会,仅靠自律是不行的,孔子还特别强调“礼”的思想。

3、课件展示《论语》中的名言,分析孔子儒家政治思想。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老师: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老师: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4、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讲学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

学生:(回答)

老师:“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合课本孟子、荀子言论,分析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老师:战国后期荀子改造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道家、法家、墨家有哪些璀璨的思想火花呢?

(三)道家和法家思想

1、课件展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老子的主要思想:(1)核心思想: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师: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如《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名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那就是法家。

2、课件展示韩非及言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法家的主要思想

3、课件展示韩非及言论,归纳讲解墨家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四)感悟百家争鸣

1、结合今天内容,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教师归纳如下: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结合当今社会,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学社自由发言)

课堂小结: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作业布置 :看一集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总结的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模板,很有用呢?感谢大家的阅读。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序

历史课堂教学的“情”、“趣”化——解读《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案例评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美国中学历史教师中国近代史研修团访问广东云浮

河北人民版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个问题

高中历史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

高中课标学习:掌握高中历史学业测验工具的编制与实施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