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4-25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为此苏联推行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颁布《土地法令》

2.列宁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表述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3.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这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

A.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C.股票投机的过度 D.生产能力的迅猛发展

4.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报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到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这一现象出现在

A.一战期间 B.大萧条时期 C.罗斯福新政后 D.二战后

5.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这种做法直接造成

A.国内生产下降 B.国际关系恶化

C.资本主义制度受到怀疑 D.法西斯主义泛滥

6.19世纪末马歇尔声称,资本主义经济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械,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使社会生产达到均衡。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完美无暇,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关于凯恩斯主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认为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C.20世纪70年代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D.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7.二战后,受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④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这表明

A.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 B.新中间阶层增加

C.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D.少数大股东掌握企业的决策权

9.英国《每日邮报》爆料,2009年,全英有近500万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失业在家,同时他们的家人也都没有工作。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全靠政府供养,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向政府伸手要钱,不愿再去工作了。这表明

A.福利的过度投入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福利政策是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C.福利已经发展成为公民权利

D.英国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10.列宁证明了应该如何管理国家,斯大林证明了应该如何不管理国家,赫鲁晓夫证明了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勃列日涅夫证明了并不是每一个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戈尔巴乔夫证明了这是一则俄罗斯流行的政治笑话。斯大林逝世后,先后领导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是

①列宁 ②赫鲁晓夫 ③勃列日涅夫 ④戈尔巴乔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从一定意义上讲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盲目崇拜

B.赫鲁晓夫的改革根本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局部调整

D.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易改革

1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国家下达企业的计划指标由20多项减为9项;企业有权自行出售按调拨单销售不出去的产品;企业经理获得确定本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权力。这表明

A.企业管理权下放到了加盟共和国 B. 国家减少了对企业的计划性指令

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了 D.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13.他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埋葬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引起了社会对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认识和观念的很大改变。这个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4.1953年,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指的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技现代化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事件是

A.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B.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绩面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这幅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图片,应该出现的时代是

A.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实行了

A.国有企业改革 B.现代企业制度

C.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稳健地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改革所有制形式 C.增强企业活力 D.加强宏观调控

19.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它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A.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B.香港、澳门回归

C.建立经济特区,拉开对外开放序幕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1.1980年起我国先后在东南沿海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下列城市属于最早的经济特区是

A.西安 B.深圳 C.哈尔滨 D.长春

22.阅读下面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元),你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1978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3.62090.121622210225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3.35160.3542558546280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10.6亿46279.8亿53407.5亿59621.8亿64332.4亿

A.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B.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C.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实现的

D.与党和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关

23.下图是入世以来我国有关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数据,这表明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亿美元)外汇储备(亿美元)外商投资(亿美元)

数据比上年增加(%)数据比上年增加(%)数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

2001959337.350987.52122692468

20021023988620821.82864828527

20031166949.1851237.140331151535

20041365159.51154835.760991535606

①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提升

②外汇储备和实际利用外资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提升很快

③加入世贸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④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C.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D.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城市群已初具规模

25.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以其丰富的信息和快捷的速度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不知不觉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对互联网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②无法打破常规时间和空间界限

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④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作出这一规定的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27.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 B.有利于欧洲恢复二战前的经济地位

C.有利于谋求战后世界和平 D.有利于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8.世界贸易组织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对关贸总协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B.发挥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C.不适应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是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29.《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有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样的文本象征意义是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各国存在矛盾与协调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30.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其中不属于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31.欧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国际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下列关于欧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B.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C.欧盟的建立符合欧洲整体利益,但不符合各国利益

D.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

32.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美洲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这两个组织的相同点是

A.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 B.有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C.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 D.创造了APEC方式

33.日本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中,欧洲39个、美洲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的7个。1969年前成立的6个,19701979年成立的6个,19801989年成立的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69个。这说明

①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比欧洲、美洲少

②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③大洋洲的经济发展缓慢

④欧洲的经济一体化的时间最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造成这用现象的原因是

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②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进步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肯德基作为洋快餐的一个代表,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在中国更是出现排队的现象。这一现象最能表明

A.它们生产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B.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C.发达国家正对我们进行经济侵略 D.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他(罗斯福)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第一部分规定私人企业可制定包括公平竞争、调整工资和工时的公平竞争法则,以及成立全国工业复兴总署,由它统一保障企业主、劳工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均不受侵犯。同时,临时列入该法的第二部分则规定要拨款33亿美元去实施规模宏大的公共工程,诸如修建铁路、水坝和学校等,随后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公共工程署。

金重远、冯玮、李海东《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 计划经济是苏联经济运作的杠杆。1929年5月,全苏联第五次苏维埃大会审议并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投资为646卢布。该计划到1932年底,以4年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其间国民收入增长86%,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8%。当时西方世界正陷于经济大危机之中,而苏联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令世人为之侧目。

金重远、冯玮、李海东《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它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办法实行高积累多投资,发展粗放型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调整生产的措施有哪些?(6分)其意义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2分)

(4)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相同点。(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10 ADABB DCCAA

1120 DCDBB BDADC

2130 BCADD ACCBD

3135 CCAAB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6.(1)措施:制定公平竞争法则;成立机构保障企业主、劳工和消费者利益;兴建公共工程。(6分)

意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或防止生产的无序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就业率。

(2)计划经济促进苏联经济迅猛发展,引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注。(3分)

(3)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12分)

(4)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3分)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理解释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方法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2011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三联系”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如果提升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会考方法浅谈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五步走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