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后反思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7-14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正确处理教与学、教教材与教方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以“三段式”(课前参与、课上研讨、课后延伸)为框架,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为目的,将新课改理念付诸实践。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一节新授课。新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以往的新授大部分是对知识的一味讲授,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以“创新、整合、充实、致用”为目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课前参与,时政相连促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奋其才智,勤其练习,乃善教也。”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将来学生不需要教而自己能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己更多的学习、体会、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体会、去创新。课前参与环节,我要求学生(1)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的知识结构。(2)搜集整理四大名著的有关资料,汤显祖与《牡丹亭》等资料。并在课上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通过交流,从而使学生关注历史,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整理知识,培养锻炼学生搜集、组织的能力;通过交流获得更深层的知识认识;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为课上研讨奠定了基础。

二、课上研讨,开放中的提高

历史课堂是师生、生生共同探讨的时空,作为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历史课的学习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整合所学知识,构建知识树,编织知识网,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具体的知识要点化,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课前参与为此奠定基础,因此课堂中我注重“导”的作用。为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我以全面评价“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学生组内、组组交流取得共识,再辅之以针对性练习,达到对知识理解、运用的要求。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既揉得拢又放得开,即能抓住纲目又能填充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达到综合整理和运用,保证参与效果,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课后延伸,画龙点睛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课上四十五分钟起着巨大作用,同样,课后作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实践出真知,教师为学生布置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选择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有限中获取无限。教学中,我摒弃题海性作业,为学生布置弹性作业,针对全体、部分学生布置需学生动手、动脑的作业内容。不限定完成数量。这节课后,我为学生提供三种选择:(1)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点?试分析其原因。(2)四大名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而且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成语。请动手收集与四大名著有关的成语﹑歇后语,与同学交流。(3)鲁迅认为: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就是一部《红楼梦》……其创作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脱稿问世,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封建统治者害怕它,但屡禁不止。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评论和研究,历久不衰,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红学”。读了《红楼梦》后,你是否喜欢它呢?请说明理由。

本课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自学、交流使学生充分的动了起来(动手、动脑、动口)这避免了以前老师单讲和学生单听的死板气氛且学生实际的收获也增强了(一些基础的问题能自己解决;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但这节课也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对四大名著了解太少,教师需要补充很多;部分同学预习工作不到位;对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理解有误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达到课堂的民主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身边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鸦片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内容概览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七年级历史第二册教案(全)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28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28 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一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