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内容概览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内容概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初中阶段(六至八年级)内容与要求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轫
中华文明的曙光(北京人、炎帝和黄帝)
原始农耕的形成(南稻北粟、大禹治水)
国家的诞生与发展(夏商周的兴替、宗法制与分封制)
商周文化的瑰宝(甲骨文、青铜器)

第二单元 古代文明的拓展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齐桓公、商鞅变法)
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器和牛耕、都汇堰)
文化思想的繁荣(从官学到私学、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
秦帝国的兴亡(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
汉代的兴盛(汉武帝、丝绸之路)
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孝文帝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纸术、祖冲之)
文化与宗教(司马迁与《史记》、王羲之、道教与佛教)

第四单元 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
统一的隋唐时代(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负观之治)
繁盛的经济(大运河、长安城)
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文成公主、遣唐使与鉴真)
唐代的诗与画(李白与杜甫、吴道子)

第五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
两宋新格局(杯酒释兵权、苏湖熟,天下足)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清明上河图》、交子与会子)
辽阔帝国的统治(建行省、修驿站、通漕运)
三大发明的进步与传播(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霹雳炮和突火枪)
宋词与元曲(婉约词与豪放词、关汉卿)

第六单元 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
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制与军机处、厂卫)
从开主到闭关(郑和下西洋、徐光启和利玛窦、闭关锁国)
禁锢人心的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景德镇、苏州城)
边疆的巩固(台湾府、金瓶掣签)
文学与科技(四大古典小说,《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第七单元 西方文明的冲击与民族危机
两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租界)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总理衙门、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同文馆与出洋留学)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

第八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移风易俗、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起代”)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京剧与话剧、《申报》与商务印书馆、癸卯学制)
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皇帝梦”、丁巳复辟)

第九单元 救国道理的新探索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白话文、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示威、六五罢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中原大战)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与秋收起义、星火燎原、长征与遵义会议)

第十单元 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
空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暴虐与抗争(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人民战争、得道多助)
血肉筑长城(武汉会战、百团大战、抗战胜利)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大动收”、重庆谈判、金圆券)
解放战争的胜利(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新式节日、城市生活、电影广播)
科学研究与民众教育(中央研究院、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西南联合大学)

第十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五年计划、配给制度)
现代化的曲折道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和平外交(日内瓦会议、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

第十二单元 改革开放与民族振兴
改革开发(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神舟”号、灿型杂交水稻)

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人类社会与区域文明的形成
史前人类社会(史前人类、史前社会生活、史前文化)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法老与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西亚文明(《汉穆拉比法典》、犹太教、波斯帝国)
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种姓制度、早期佛教)
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雅典和斯巴达、亚历山大东征)
古罗马文明(布匿战争、奥古斯都、早期基督教)
非洲与美洲古文明(非洲古文明、美洲古文明)

第二单元 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中世纪西欧社会(查理曼帝国、庄园和城市)
基督教会(教皇国、十字军东征、大学和教堂)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君士坦丁堡)
莫斯科公国(莫斯科、伊凡四世)

第三单元 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东亚、南亚文明(朝鲜、日本、印度)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一千零一夜》)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四大汗国)

第四单元 欧洲区域的变革与拓展
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麦哲伦)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教皇子午线、三角贸易)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学三杰、艺术三杰、马丁•路德)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克伦威尔、“光荣革命”)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天赋人权)
美国独立战争(“列克星敦枪声”、《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
美国南北战争(《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

第六单元 工业文明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牛顿的三大定律)
工业革命(瓦特与蒸汽机、工厂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统一)
亚洲对资本主义扩张的反应(东印度公司、印度民族大起义、明治维新)
拉美独立与非洲肢解(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第八单元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内燃机、黄色炸药)
近代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维多利亚时代)
文学艺术成就(雨果与《悲惨世界》、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

第九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强争雄(同盟国与协约国、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纪大战(施里芬计划、凡尔登战役)

第十单元 苏联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攻占冬宫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工业化与集体化)

第十一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繁荣与危机(柯立芝繁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西斯、慕尼黑协定、闪电战)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战败)

第十二单元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核能)
现代化社会(立体交通、电视、现代家庭)
20世纪的文化(奥运会、现代文学与艺术)

第十三单元 当代的多元文明
冷战(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
超级大国(苏联、美国)
西欧与日本(欧洲一体化、战后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非殖民化、不结盟运动)
苏联东欧巨变(柏林墙的倒塌、苏联解体)
区域冲突(巴以冲突、波黑战争、海湾风云)
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与环境、联合国与世界和平)

(2)拓展型课程部分
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历史的童年(福泉山遗址、申•沪、从渔村到市镇、上海建城)
上海城区的发展(租界、大上海计划、浦东开发)
中国工业的中心(上海机器织布局、荣家企业、宝山钢铁公司)
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源地(新式教育、图书出版、电影电视)
中国革命的热土(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周公馆)
近代化的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城市交通)
千姿百态的建筑(石库门、外滩建筑群、陆家嘴新貌)
文化名人荟萃(徐光启、鲁迅、邹韬奋、巴金)

2、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内容与要求


(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史(一)
第一主题 人类早期文明
一、文明社会的标志
金属工具(中国青铜器、赫梯的铁器)
文字(甲骨文、腓尼基字母)
国家(黄帝、夏国家的诞生)
二、文明与地理环境
大河文明(中国大河文明的特征、埃及中央集权)
海洋文明(海外殖民、城邦政治)
草原文明(匈奴人、蒙古帝国)

第二主题 人类生活
一、社会结构
婚姻与家族(婚姻制度、中国的姓氏与家庭)
种族与人口(三大人种、中国的人口)
等级与阶级(君与民、中产阶级)
二、社会生活
服饰(服饰的产生及其功能、中国服饰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
饮食(饮食的进步、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居住(居住的产生及发展、中国民居格局及设施)
交通(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古代中国的相关创造)
三、社会风俗
节日(节日的类型、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人生仪礼(四大人生仪礼、人生仪礼折射的社会观念)
社会交往(中外人际交往礼仪、中外人际交往形式)

第三主题 人类文化
一、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
法律的起源(习惯与法、中国法的起源)
法系(中华法系、罗马法系)
审判制度(审判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刑法)
二、宗教
宗教的起源(原始宗教、古代宗教)
宗教的传播(颁与纷争、中国的宗教)
宗教的特征(宗教典籍、宗教礼仪)
三、人文科学
文学(屈原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史学(中外传统史书体裁的发展、西方新史学)
哲学(柏拉图、孟子)
艺术(秦俑、敦煌艺术、各国雕刻艺术)

第四主题 文明传承与拓展
一、三次浪潮
农业时代(农业时代的特征、中国古代的农业)
工业时代(工业革命、中国近代的工业发展)
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信息时代的特征)
二、知识传承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起源、北京大学)
博物馆与图书馆(三大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三、文明空间的展拓
区域探险(古代的陆地探险、古代的海上探险)
全球探险(南北极探险、中国人在极地)
宇宙探险(各类宇宙探险活动、中国的宇宙探险)

第五主题 走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
一、近现代国家制度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三权分立(近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政权变化)
公民社会(公民的身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二、近现代经济制度
市经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中国的经济改革)
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亚太等区域的经济合作)
三、国际秩序
国际法(国际法演变、国际法特点)
国际组织(国联、联合国)
战后国际格局(两极争霸、地区冲突)

第六主题 文明的现实与未来
一、文明面临的挑战
自然灾害(灾害的种类、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社会阴暗面(毒品、黑社会)
二、社会理想与现实
人权(人权意识的演变、中国人权的进步)
社会保障(保障制度的演变、中国的社会保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中国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史(二)
第一主题 古代三大文明的形成和演变
儒家文明(孔子)
中国儒家文明的传播(东亚文化圈)
基督教文明(耶稣)
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扩展(基督教会、传教士)
伊斯兰教文明(穆罕默德、政教合一)
伊斯兰教各帝国的兴衰(阿拉伯帝国)

第二主题 世纪文化遗产撷英
世界文化遗产(各大洲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中国皇宫、寺庙和江南园林)
世界自然遗产(各大洲主要世界自然遗产,包括中国九寨沟、武陵源和三江并流)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各大洲主要双重遗产,包括中国黄山、秦山和峨眉山)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各大洲主要非物质遗产,包括中国昆曲和古琴)

第三主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研究传统(数学、几何学)
农业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的水利技术、教学与天文学成就等)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理学、化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兴趣(因特网)

第四主题 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与文明的考验(凡尔剑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

第五主题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英国(工业革命与近代化)
法国(自由人权与近代化)
美国(美利坚的形成与近代化)
德国(侵略之路、二战后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军国主义与近代化)
俄国(废除农奴制、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主题 18世纪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康乾盛世的消逝(康乾盛世及其由盛而衰的原因)
屈辱与抗争(列强对华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内容概览】相关文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内容标准释义

第三章(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之比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主要特点

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体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3)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