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一、研究动因

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发展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个性、持续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学会创造性学习──必须积极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形成课堂的有效教学。历史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学生缺乏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不会质疑,不会主动地探究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没有“问题”,灌输式教学模式和专制式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很少沟通,缺乏理解和合作,教师忽略和拒绝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和对“学问”的追求,智能素质也不可能生动活泼地有效发展。

二、支撑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情境”的创设和“协作学习”,教学应该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以支持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成功。”(参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理论要求教师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寻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所有儿童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克林伯格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及其他一切素质,唯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中,借助于活动才能得以发展。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识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学习者能否认知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决定于其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知识储存的形式,又具有通过加工同化和处理新知识的功能。

三、实施条件

1.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专制式向服务式转变 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认识教育是服务,是一种社会服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巨大潜能的人。

2.教学手段的转变,由单一化向现代化转变 课堂上多种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即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动画、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教学模式的改革,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动之处,就是扭转方向,改变过去片面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为教育和教学中心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又是这一思想的直接结果。”(参见《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4.教师素质的提高,由传统式向现代式转变 据江苏省教育厅“历史课程及教材建设”项目课题组的调查,初中历史教师的文化程度,大专文化水平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55.74%,本科文化水平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38.80%,有30.27%的教师因各种原因没有进修过、或进修的还是本科以下的学历。”(参见《历史课程标准》)。即使具备相应合格学历史的教师,也应接受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方法

1.实践活动 “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编演历史剧,等等”(参见《历史课程标准》)。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或学生自选课题,开展调查、走访、参观等,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参观淮阴侯韩信故居,参观关天培故居,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童年读书处和纪念馆等,考察明祖陵,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视野开阔,性情开朗,收益匪浅”,许多知识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这种教学虽然不在课堂,走出课堂,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深入和发展,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历史教材中的一个主题自己组织收集、整理材料、编写有关课本剧,学生既是编剧、导演,又是演员、观众。如,评秦始皇、评隋炀帝、评唐玄宗等。通过课本剧的演出,让学生自己构思,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标准,一分为二地评价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对学习理解新知识形成经验→反思→批判→同化→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角色转换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规定,“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这是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兴趣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形同一种乏味而又低效的服役。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主演转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转变为演员。就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择课题,搜集、组织材料、备课,走上讲台,给师生上课。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由学生自己备课、上课,从唐朝的建立→“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学生讲的有条理,注意前后知识点联系,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师生角色转换的尝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研究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

课标学习资料汇编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体系与分类

课堂教学反思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课标学习: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历史课程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刘加云: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新课改,不少教师和学生难适应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