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研究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

研究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世纪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必然引起广大历史教师对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反思,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与现行教学方法比较,其重大的变革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过去性,新课标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材虽然变动过若干次,但并示突破原先的框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侧重于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当然政治史尤为重要)按通史的体裁介绍给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课本、背笔,记,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有:(1)学生只对课本的知识感兴趣,因为要考试,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当然也不会学;(2)学生迷信课本,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难以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课程模式,既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高中历史的整体结构表现为:

1.必修课包括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知识结构体系侧重于相对的完整性和融合性。其活动部分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模型和动画、组织讨论会、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通过自己理解的,不断丰富、内化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选修部分六个模块,内容更加丰富,是对选修部分的充实和补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方向发展。与必修部分相比,其知识构成更加灵活更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其学习方式也必然转为个体探究和交流讨论、辩论等形式。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不断扩大、丰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有关史料进行分析,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新课标下的历史学习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更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必将导致高中历史教学观念、方式和手段、评价体系的重大变革。

二、课程内容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材虽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以政治史为最重要,特别是中国近代史部分,把“阶级斗争”上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结果,事件被简单化,人物被脸谱化,原本丰富多彩、发人深省的中国近代史,变得呆板、教条,学生只是听老师满怀愤怒地遣责、谩骂,少有深入的思考,理性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再如世界史,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往往强调的是发展过程中的罪恶性,很难使学生对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进步性有真正的认识,更无法深切理解资本主义在解放生产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仇恨,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如何培养现代公民的世界意识?如何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认识历史?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必修部分三大模块分别是政治专题、经济和社会生活专题、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专题,且学时相同,学分相同,这已经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政治史的局面,把政治、经济和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选修部分更把重大改革、民主思想、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说、历史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等列为专题,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平意识,了解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并进行正确评价,热爱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来看,确实是“思想大解放”,这必将对中学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向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

新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建立在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基础上的。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机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1)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能参与课堂;增加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教室,还可以是阅览室、资料室及其他实习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仅仅把结论告诉学生,还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也不能随意确定历史结论。(2)鼓励学生将知识外化,新课标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应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对乡土历史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可以通过访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可以对史料进行分析写出历史小论文等等。教师应当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这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实践。(3)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反馈。新课标在评价领域进行了重大变革,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对学生成绩评价中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体验是学生情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反馈过程,这是兴趣、情感参与的自我衡量,是与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实现自我反馈反映了教学效果达成和素质教育所达到的层次,是实践新课标的重大举措。

新课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它要求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新时期实施这一转变的理论依据和实施途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满足广大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需求。

【研究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相关文章:

课程标准呈现方式解读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第二节(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新课标是如何来规定课程目标的?

课标培训:三维目标如何整合

实施和谐教育

课标培训材料:英国宪法的来源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新课程下教师要多“问课”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