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谈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谈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1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扑面而来,许多教师面对这场大潮勇往直前,积极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可行之路。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如何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它的灵魂是课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我们应该多思考它与课改理念、课标要求衔接得是否合理,多寻找教材的局限和不足,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如重建知识网络、化无序为有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课标,把握重点;结合学生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性特点,确定探索性教学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历史知识水平,结合相关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联系热点或焦点问题,展开教学。对教材中的若干内容,对课后练习与活动探究的作业,都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处理。

二、如何合作

教学中应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学习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公平和责任;接受不同背景的人以及他们的观点,做到和谐相处。有计划地将小组成员编组,合理分配认知责任,将在不同学习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进行互换,如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一段时间后,重新编排小组,以利于不同的学生相互了解、合作。师生在合作中结成同盟,教师既是指导者,同时又共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如何对话

对话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对话意味着教育双方不仅有语言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课堂上的一问一答,造成表面上的互动,实际上是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和轰动效应,忽视了问题的质量。实际上,课堂对话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进行和达成,建构一个多维交叉、互动的课堂对话网络。这个网络折射着人性的关怀,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个体的灵性。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合成—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如何体验

伴随着新课标倡导体验式学习,活动、游戏、表演等走进课堂,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课堂中设置的“活动、游戏、表演”是让学生“体验”的,然而有的课堂不好控制。如:《秦帝国的兴亡》,教师将战国模拟图、道具都推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结果,学生一会儿看模拟图、研究秦灭六国的顺序,一会儿扮演秦始皇,一会儿又做秦灭六国的游戏,学生“活动”杂乱,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较恰当的做法是教师应抓住机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相互交流的机会、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阐释自己结论及辩论的机会、在表述中暴露出“思维漏洞”的机会),及时矫正,体验内化。

五、如何训练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为了巩固“双基”,过去的常规训练题都有固定的格式,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雄、唯一答案,对学生的质疑、别出心裁、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即使实验题也是验证性的,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大量机械、单一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真实气息。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旅游计划,要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任务。再结合地理知识,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自己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

六、如何运用多媒体

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本的课程观,倡导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课程自主构建的新理念。强调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设计应有的自主性、创造性。现代教学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成功的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将难以体验、理解的事件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将静态、抽象的事件变得动态、直观,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如: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用多媒体动感演示的方式,将欧洲的三条战线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学生对战线的方位、交战双方、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国家等一目了然;对西线出现的三大战役情况用图像和文字介绍相结合,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此次战役的特点,从而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七、如何评价

新课改倡导赏识教育,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教育专家也呼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表扬,对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甚至最简单不过的回答也大夸其口。这种过多的廉价的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个别学生误认为是对他的漠视和贬低。而有时恰当的批评可能是一剂增强信心且有效的良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关键在于惩罚时机、技巧和方法的恰当使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纠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是简单否定,而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他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八、如何反思

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思、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研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见解,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如:课前前瞻性反思:调查学生对学习目标了解到什么程度,增强备课的针对性;课中调控性反思:对突发事件、意外场面和问题随机应变;课后总结性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的不足之处、精彩的片段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措施、学法指导的优化和创新等。学生通过反思、感悟,能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如:课前对照学习目标,反思自己了解到什么程度,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反馈给老师;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课堂表现怎样、有何意外收获、下节课该干什么等。

【谈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多课渗透

新课程下教师要多“问课”

我来搭台 你唱戏———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尝试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反思

戊戌变法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历史教学反思(2)

了解身边的“历史”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示例二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