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苦痛将我击伤,
战友的臂膀撑我不倒,
自由之河自我的伤口流淌。”
这是写在卡昂纪念馆正门外墙上的诗句。每年50多万参观者在此驻足,然后走入诺曼底地区最大的战争与历史博物馆,走向旧飞机大炮的展厅,走到珍贵的历史图片面前,走近寻常百姓的战争遗物,也走入二十世纪人类厮杀的历史。
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这个周末,记者在纪念馆门口见到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他们每人拿着一本40多页的练习册,跟着带队老师边听讲解边参观。
记者从14岁的初三学生弗里德里克手中借来教材,第一题是“为什么诺曼底省选择把纪念馆建在卡昂?”弗里德里克回答的是,因为卡昂是离1944年盟军登陆点最近的城市,盟军与德军在此激烈交锋,城市几度易手。当记者表示记不清诺曼底登陆5处海滩的具体位置时,立刻有孩子围过来在练习册上争相指点。
带队老师吉姆介绍说,法国中小学生每星期有1个小时的“公民素质教育”课,属于历史课和地理课的一部分,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去附近博物馆参观,并把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当作鲜活教材。这次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无疑是个好时机,诺曼底以外的学校也会带孩子们来这里度过教学大纲规定的“旅游参观周”,让他们在这里参观纪念馆、接触老兵和战争亲历者,对战争与和平会有更真实的理解。
在纪念馆负责接待的大学生妮欧密告诉记者,自1988年成立以来,纪念馆半数参观者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1/3是中小学生,纪念馆的设计和展览安排也考虑教学的需要。她说,对博物馆来说,展示战争很容易,展示和平却很难,卡昂纪念馆的展览分为战争与和平两个部分。战争部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战争毁灭的城市和生命、“冷战”时期的关键人物和军备竞赛,和平部分则包括诺贝尔和平奖、不同文明与传统对和平的理解、需要团结与合作的集体游戏场地等。
当记者问孩子们是否喜欢这样的参观时,许多孩子低头不语。于是记者转换话题,问他们长大后打算做什么,愿不愿意参军打仗,一位15岁的男孩说他毕业以后要当厨师,他还对当年的反战名言做了修改:“做菜,不作战——这是我的人生格言。”
一位名为阿德里安的男孩说,他愿意加入军队,因为他爷爷曾是抵抗战士,后来遭德军杀害。“我希望自己能像爷爷一样勇敢,”他说。但是,当记者问他,如果被派去伊拉克他是否接受时,他立刻说不。
带队老师吉姆告诉记者,对孩子们而言,参观纪念馆肯定没有去迪斯尼乐园好玩,但孩子们肯定会因参观而受益。他说:“一些战争已经进了博物馆,另一些战争还在田野上。诺曼底的孩子走在和平的原野上,但他们不会忘记战争的过去和现在依然在进行的战争。”(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12日第3版
【法国“公民素质教育”课“登陆”诺曼底】相关文章:
★ 历史课开进博物馆
★ “巫山人”走进中学教材表明三峡地区是我国最早人类化石发现地
★ 体现新理念 编出新特色——岳麓版刘宗绪主编的新《课标》本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