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

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学习历史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就行了。这造成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认识不足,引不起充分的重视,造成他们对历史知识不易理解或感觉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运用问题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一、课前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讲“大变革时的社会经济”时可提问,“为什么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以发展呢?”讲“古代希腊”时可设问,“你知道‘爱琴海’名称的来历吗?”这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如讲“红色政权的建立”时可适时提问: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武装起义的道路,但武装起义失败了,革命的道路怎样走?②这条正确的道路是如何形成的?③红色政权又是如何最终形成的呢?这样通过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上。又如讲“戊戌变法”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荣禄就不会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就会成功;有的学生认为光绪帝没有实权,成功、失败难以预料。这样,学生被充分溶入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三、课后利用问题巩固知识。如学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后,可提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的,结果如何?”这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此外,还可利用逆向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讲隋朝时,可提问: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了隋朝大运河,你怎样看这个问题?又如讲“古代罗马”时,可提问:有人说,如果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没那么美,安东尼将战胜屋大维取得政权。这种说法对吗?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相关文章:

清朝文化(二)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思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如何有效达成历史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朱煜: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树立历史教学新理念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