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曲阜市实验中学 马东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创造高效课堂,我市进行了三年有效的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在学案编写和使用中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编写要照顾到不同学校的实用性

因为我市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班级间差异比较大,所以学案的编写,可以采取教师个人编写与集体教研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步骤如下:第一,提前一学期,由市直或各乡镇刚担任本年级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根据市教研室编写或修改计划与具体分工,执笔编写学案草稿或修改上学年学案。第二,把学案草稿分别发给各乡镇中心组成员,要求写出修改意见。第三,全体成员共同对学案草案进行集体探讨,并形成学案草案的修改意见。第四,负责执笔编写学案的教师,按照形成的集体修改意见,对学案进行重新修改和整合,形成定稿。这样集各乡镇骨干教师的智慧,即加强了集体备课,又照顾到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学案更具实用性。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宜精、简,不宜求细、全

一般学案常用基本结构包括七八部分,我们的学案主要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达标反馈”五部分。最初开始编写使用时是8K双面,结构包括九部分,还有“知识结构”、“学法指导”、“自学质疑”、“知识链接”等。使用时,一整节课学生都在忙着完成教师设计的、环节丰富多彩的学案,学生有一种完全被学案牵着走的感觉,学生、教师没有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大胆尝试,学案精简成16K双面,结构只有五部分,留给学生、教师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案导学从教师角度突出一个“导”字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所以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学案时,体现对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拓展等各环节的学法指导,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创新的空间,不能因为有了学案就把整个教学、学习过程都丢给学生,放任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案导学从学生角度强调一个“学”字

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设计,最终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和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将自己还原为“学生”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即首先想一想假设自己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怎样认识这些学习内容的,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教师的哪些指点;然后思考、设计学生怎样学,怎样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思考怎样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设计成相应的学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即“以学生为本”。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的所有工作是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的。

五、学案导学注意学案的辅助性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是单向的,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上课只能被动接受。学生上课有了学案,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以学案为中心,以学案代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学案的辅助性,从辅助教师“教”的方面讲,教师对一节课的思考和理解,通过这样一个预设方案的形式,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图体现出来,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指导意图,让学案成为教师“导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学案的辅助性,从辅助学生“学”的方面讲,学案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探索和巩固知识,形成个性,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说到底,学案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辅助材料,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料,教师、教材、学案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只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案,才能体现学案的辅助性原则。

六、学案不能成为问题的罗列

问题探究是历史学案的关键所在,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设计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学案的问题引领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更具有开放性

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发现许多教师所不能预想到的新问题,也可能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学案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找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学生只有借鉴、补充、完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历史脉络的渐趋清晰,学生的历史认识会逐步提高,历史学案的内容可以不断的延续和伸展。所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历史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更具开放性。

总之,教师在设计、使用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我们尝试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当然在学案编写和使用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能和大家深入探讨,也期待得到各位同仁的建议和指正。

作者: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马东

邮编:273100

电话:13044071019

身份证号:370823197012201197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相关文章:

美国中学历史教师中国近代史研修团访问广东云浮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体系与分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专题三:不同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北青时评:对高中历史课改的一赞一弹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改革要点简介

高中历史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

如何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主要特点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