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看历史高考

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看历史高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说到新课程,作为一线的江苏教师都有一肚子苦水可倒。这不仅因为教材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了师生无数的教与学的负担,也是因为比较新课改省区的高考方案,江苏是最变态的。只能说整日抱怨于事无补,就让我们面对现实,与时俱进,从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做起吧。下面,我就结合历史学本身和08高考谈谈。

历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与历史的文明历程相始终;说它年轻,是因为近现代以来,研究的思路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命题既要体现历史知识的传承,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进步,所以要处理好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关系。

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强调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强调对文史知识和既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从全国到江苏,突出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是2008年高考历史题的一大特色,如江苏卷中对分封制、郡县制、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三大改造中农村的变化等知识的考查,而这些内容必须通过学生的识记来传承。所以历史教学的第一步仍然是理解和识记教材重点知识。

二是重视基本史料的作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史料教学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考历史试卷对史料功能的发掘总是作出很大努力。今年,材料内容生动活泼,材料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历史记录、历史着作、文献汇编,有政府文件、实物型图片,有回忆录、调查记录、文艺作品,如江苏卷第24题提供了法国人康斯坦《回忆拿破仑》的材料。史料的呈现方式多样灵活,除传统的文字史料和地图史料外,还有漫画作品、诗歌作品、考古壁画作品、曲线图、示意图等等。有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有效的调动教材、教辅资料、练习中的材料型命题,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培养阅读、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积累解题的经验。

三是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如江苏高考中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题,考查华盛顿和拿破仑,最后有这样一个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题目要求包含了从理解史料到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作出推断,再得出合理结论的完整思维过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极高。这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它迫使我们必须将探究性学习提上日程,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挖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负荷,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现代史学的影响也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摆脱了传统史学过分重视民族国家政治史的倾向,把研究的领域扩展到经济、制度、外交、教育、医药、宗教、地理、家庭、人口等各个方面,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如江苏卷第21题直接引用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名言:“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进而提供了中国古代的商人、戏曲和民间生活的素材。

二是借鉴了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与其他学科联姻,现代史学极大地丰富了方法论的内容。今年不少试题的命制都借鉴了计量史学的方法。如广东卷第26题通过展示“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与支出情况表”的具体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把从书本上看到的“古代农民赋税负担很重”的认识具体化了;宁夏卷第30题呈现了1870-1910年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的数据表,四川卷文综第37题呈现了大量的关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数据,天津卷文综第19题呈现了1800-1950年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的数据。这些题目都说明了由于数学思想的进步和统计工具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从量的角度去分析史料,从而加深对历史事物的认识。

三是突破了传统史学宣扬的绝对客观主义的束缚,承认历史研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我们过去的认识,认为对历史事物的解释只有唯一的答案,对历史事物的评价也有一个终极的标准。但现代史学认为,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对历史事物的解释和评价也会发生变化,解释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多元化是历史学研究的趋势。如广东卷第27题提供了启蒙运动时期、鸦片战争以后和20世纪50年代等3个历史阶段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给西方人截然不同的印象。

由此可见,现代史学要求我们老师与时俱进,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既要立足于历史的传承,继承传统史学的宝贵遗产;又要立足于历史的创新,学会利用现代史学的思维方法。从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来看,正是体现这种传承与发展,仔细思考,它还是非常有助于历史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的。

近年来,新课改省区的高考命题,体现出的几大趋势是:

1. 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逐步渗透目标立意,尤其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3. 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这就提醒我们要联系时政热点,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把握历史的史鉴功能。

4. 开发地方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关注趋势,让我们的行动更有目标性,说到底我们无外乎培养学生这几方面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前提是识记与理解);描述和阐述事物(要害是准确、科学,把握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论证和探讨问题(包含判断、比较、归纳、概括等)。

但是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很功利。现状很残酷:我们的学校越来越成为高考培训基地,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其生命质量无人关注。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教材繁琐、高考压力……学习越来越苦,工作越来越累,从这个角度思考,近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着自己的课题作有益的探索: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如何引发学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负担,做到事半功倍……说到底,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我们要在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关联度上做好文章,打造生命课堂。

【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看历史高考】相关文章:

历史根本原因分析二法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历史新课改“三得”

历史教学中的体验及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专题一:在发展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

图说历史: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模拟图)

历史作业的几种形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2

人类历史的开端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