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计划范文2016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计划范文2016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10-11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小编准备了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你喜欢。

内容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

教学形式

采用引导式教学模式,通过材料、图片设置历史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运用课前导语,导入新课。展开第一页课件,让学生树立对本课的全局观念,即四个框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新课教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新中国诞生的条件

设计意图:介绍新中国诞生的条件。

引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学生自然进入历史情境,思考并回答:这首诗是谁写的?此诗反映了什么伟大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教师再适当补充内容。比如:在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国民党政权已被推翻;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新政权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诞生的前提。

2.建国筹备:第一届政协的召开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准确把握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意义,《共同纲领》的性质等。

在新中国建国的筹备工作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得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会议代表及其特点、会议的内容等。之后教师再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突破:

(1)会议代表及其特点这一内容,教师借助课件中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 教师借助课件介绍国旗的由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等信息。

(3)该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政府。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具有什么特点?课件可以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大会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课件通过一则材料作出了说明。

3.诞生标志

设计意图:明确开国大典是新中国诞生的标志,让学生在心中自然生成出一种对新中国诞生的自豪感。

课件只呈现出一副《开国大典》油画,教师可补充介绍开国大典或借助视频材料丰富这部分内容。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设计意图: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意义。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取重要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在内容中,重要的知识点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足,课件可采取两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是截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款,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意义;第二是采取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两部宪法的不同性质和享受民主的广泛程度的不同。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设计意图: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过程,明确政治协商制度在1954年以后的基本任务、主要职能以及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1954年之间是起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之后的政协会议是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而存在的,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设计意图: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必要性。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含义中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教师可通过课件内容补充向学生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原因。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制作的地图直观地标示出五个省级自治区的位置,并展开对这五个省级自治区的介绍。另外,还可在课件中设计“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吗?”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其他民族的风貌和风俗。

五、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深刻认识,并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课件对本课内容以数字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即“一次典礼:开国大典”;“二个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最后,通过两条简单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 设计亮点

层次清晰。课件一开始就以课本的四个大标题构建起整节课的结构,并且在每一个大标题下又设置了若干的次级标题,使课件富有节奏,层次分明。

引导得当。课件在每一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都设置了引导点。比如: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特点的概括。课件通过两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很容易得出该会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认识不足,课件通过引入宪法条款,体现宪法的进步性,以及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将两个都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比较,让学生对两种性质的宪法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3. 轻重得当。做历史课件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容易铺陈很多不必要的信息,本课课件即力图避免这样的问题。该课件对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通过阅读课本比较容易得到的内容并不做过多的设置,比如开国大典、国旗、国歌的词曲作者等内容,但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投入了比较多的设计,如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参会代表的特点、该会议的作用、《共同纲领》的性质和作用、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作用等。

4. 课件模板简洁清爽酒红色基调给人喜庆感的同时也不失沉稳,适合这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计划范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计划范文2016】相关文章:

文艺复兴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一

神圣抗战的开始 教学建议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中国古代史教学建议

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序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