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随笔 >方明主任:少智报•文综专页投稿指导(一)

方明主任:少智报•文综专页投稿指导(一)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

感谢方明主任的指导讲座

方明(105196206) 19:53:18

今天主要是找大家讨教来了,今天来,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初中各年级历史报究竟如何办的好>(大家代表一线师生,特别是学生,需要什么)。二是请群中同行在稿件方面大力支持。(各版本各年级报纸的四个版,我们都需要大家的原创稿件)

方明(105196206) 19:57:09

先谈第二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大家关心些。目前我们办的有人教、北师、冀教、历史与社会(上教)、华东师大版的配套报纸,不同年级报纸定位不一样。共同的特点是:二、三版是随教材同步的课与单元及期中期末复习资料。突出教辅特色。不同点各年级第一、四版的内容上。

方明(105196206) 20:00:11

先讲初三年级,初三年级报纸,我们目前办的有北师、人教、冀版、华师和历史与社会(上教版)。目前九年级报纸中,二三版内容是约稿方式进行,规定了统一的体例和要求,但第一、四版是投稿性质。其中,第一版的稿件,较灵活:学生习作、就事说史,就史说事、图说历史、古今连线、历史散文等,都需要。目前的编辑进度,我马上告诉大家,大家可以提前两周投稿,同时,针对编辑进度,我可以举例说明如何选择话题,创作配套的稿件。上述各栏目稿件基本上遵循一个原则:与二、三版的内容相适应、相配套。

方明(105196206) 20:05:46

下列是人教版九年级目前可以投稿的各期计划:

第15期 第8课邹见芳 第9课邹见芳 第4单元检测题邹见芳

第16期 第10课李爱婷安排 第11课李爱婷安排 第5单元检测题李爱婷安排

第17期 第12课 第13课 第6单元检测题

第18期 第14课 第15课 中考命题回展

第19期 第16课 第7单元检测题 中考命题回展

第20期 第17课宋发久 第18课宋发久 中考命题回展

第21期 第19课 第8单元检测题 中考命题回展

第22期 九年级下册检测题一

第23期 九年级下册检测题二

第24期 期末测试卷一(九年级全册部分)

第25期 期末测试卷二(九年级全册部分)

第26期 寒假作业

方明(105196206) 20:06:15

从第15期开始,第一、四版稿件,欢迎大家投稿。

方明(105196206) 20:07:11

第15期 第8课邹见芳 第9课邹见芳 第4单元检测题邹见芳

大家可以看到,邹见芳老师按照约稿方式,完成了人教九年级第15期2、3、4版的稿件编写。但第1版,我们如何投稿咧?注意,这里的第8课、第9课,均是人教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了。汗汗,上册的内容已经印成报纸了。

方明(105196206) 20:08:42

学生习作、就事说史,就史说事、图说历史、古今连线、历史散文,这些栏目中,只要与第8、9课内容相配套的,均可以写作

方明(105196206) 20:09:08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方明(105196206) 20:09:20

首先讲图说历史栏目稿件。要求:一张图,二百字内。图片必须与第8课或者是第9课内容相关。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就是介绍图片。这个介绍,可以是介绍图片信息的构成,也可以是介绍图片相关的趣闻逸事,还可以图片相关含义的拓展认识。总之,不拘一格,把你对图片的理解用你的语言逻辑风格表达出来

方明(105196206) 20:13:38

再讲:就史说事,就事说史或古今连线栏目写作。基本要求:事史均与第8、9课相关,1000至1200左右,标题自定。

方明(105196206) 20:15:49

呵呵,还可以写人物方面的,如:名人逸事,只是名人必须与第8、9课大字体人物相关。逸事,可以是历史史实方面的,也可以是历史故事方面,史实,不带想象与加工;故事,可以艺术性加工的。但每个故事,要么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拓展,要么是有助于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伦理性东东吧,呵呵。比如,第8、9课中,涉及到欧盟这个概念,就有作者曾写过以下稿件,得到发表:

就事说史: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说说欧洲联盟

新闻简报:

1月1日凌晨,一些群众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庆祝罗马尼亚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随着保、罗两国的加入,欧盟将其东部边界推到了黑海之滨,成为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9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万多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

课程标准:

现代世界史――学习主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内容标准:知道欧洲联盟。

史实链接: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早在二战结束后,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 “欧洲合众国”。1950年5月9日,当时的法国外长代表法国政府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这个倡议得到了法、德、意、荷、比、卢6国的响应。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欧共体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从1995年开始,不断有新的国家加入欧盟,截止到2007年2月,欧盟已成为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9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万多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

解读欧盟:

从近来我国和欧洲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的相关新闻报道中,我们明显注意到一点:代表欧洲和我们谈判的是欧盟委员会,而不是英国、法国或是意大利政府的联合代表。由此可见欧盟非同一般,哪欧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或机构呢?

欧盟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国家联盟,比如只承担经济功能的世界贸易组织,军事功能的北约,它同联合国这样的综合性国际组织也不一样,在很多方面它已经超越了主权国家联合的范畴,按1991年宣告欧盟成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序言里的说法,欧洲一体化建立的是“一个欧洲各国人民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盟”。它介于国际组织和联邦国家之间。

我们不能习惯性地把它理解成常见的国际组织,欧洲人自己称它是“后民族国家政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欧共体法,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要根据欧共体法做出调整,与之抵触的必须进行修订。欧盟的很多机构具有超国家的性质,比如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拥有立法创制权、监督权,欧洲议会有参与决策权,欧洲议会还对欧盟的扩大拥有否决权。难怪我国和欧洲的纺织品贸易争端谈判时,谈判对手是欧盟。

方明(105196206) 20:18:07

这里有张图,没发出来,但意思已明白,作者通过一则新闻,切入话题,一方面介绍了欧盟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结合课本知识对欧盟进行了知识的拓展。

方明(105196206) 20:20:33

再如第17期,涉及的课本是第12课13课。这两课中有一个知识点:巴拿马运河 ,去年,有位作者投稿这篇文章:

新闻解读

新闻综述:中国瞩目巴拿马运河扩建

历史编辑部:方明

90年前,成千上万名中国劳工参与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许多华工因劳累过度和疾病而死亡。华工为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人民一贯声援和支持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现在,中国将可能有机会参予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工程。

2006年10月下旬,巴拿马全民“公投”,超过70%的公民赞成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在这项涉资达52亿美元的全球大项目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有关人士更是表达了参与扩建的迫切愿望。

目前,巴拿马同中国尚未建交,但巴中间的贸易和民间往来日益增多。巴拿马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贸易伙伴,2005 年双边贸易总额达31.7亿美元,在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中排第五位。1974年,第一艘中国货轮首次通过巴拿马运河。目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中国大陆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三大用户。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是目前中国在巴拿马的代表机构。

不过,中国企业参与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的扩建之路并不平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拉美专家张新生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化行为,背后隐藏着中美之间、中巴之间甚至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政治和利益的博弈。”

与中国内地联系紧密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先声夺人,在2005年10月,其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与巴拿马政府签署协议,将投资10亿美元,用于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扩建工程,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巴拿马运河扩建第一家。

而在今年5月份运河扩建计划出来之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已经公开表示,支持运河扩建计划,扩建后巴拿马运河将改变众多中国船只滞留运河的历史。

附:

巴拿马运河史话:巴拿马共和国是运河成就的国家并因运河而驰名于世界,巴拿马运河就在巴拿马共和国境内。最初由法国在1881年进行设计﹑施工,历时9年,终因工程艰巨而搁置。1903年美国取得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永久租借权后,于1904年动工,历时10年终于峻工。美国利用与巴拿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把运河两侧的地区变成“国中之国”,成为美国掠夺财富的重要基地。因此,巴拿马运河被称之为美国的地峡生命线。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长期的斗争和世界人民的声援下,美国政府被迫于1977年签订了关于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方明(105196206) 20:21:53

不知大家对就史说事,就事说史,古今连线类栏目的稿件要求明确了否?

方明(105196206) 20:22:33

另,学生习作方面,不受课文限制,有好的学生作品,随到随发表。

方明(105196206) 20:22:59

就史说事,就事说史,古今连线这类栏目的设定,目前有两方面:其一,对师生教与学而言,是知识的拓展和兴趣的培训,让学生知道课本中的历史不是死东西,是活的,在今天的社会中还鲜活乱跳滴。其二,对中考备考而言,我们不可能押中命题人选用的材料和考点的切入,但这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应付这类时政性、开放性试题。毕竟,无论命题人如何命题,材料都来自于各种信息平台和载体嘛

许多这些栏目的文章,其实教师上课时,就可以直接引用的 都是强调新闻或生活性内容切入历史知识的,突出历史是生活,生活是历史的理念 。这是第一版的基本栏目构成与写作要求

方明 (105196206) 20:27:58

第四版,目前我们需要两大类稿件 ,也是目前写作难度较大,稿源困难的两类。一类是:中考命题回顾与展望。此栏目以课为单位,以该课文涉及的内容标准(即考点也)为依据,以近三年来中考试题中涉及此考点的试题为研究对象,要求作者通过对大量各地试题的研究:从命题形式、考查角度、热门考点、至冷门考点等方面。文章要求语言精炼,符合实际,目前这类稿件大量需要。

方明(105196206) 20:31:15

以人教版为例,目前急需要从第15期开始的各课《中考命题回顾与展望》文章

方明 (105196206) 20:31:59

样稿一:中考命题回顾与展望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中考考点: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热门角度: 1、围绕“德国――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器――电灯”三条主线进行的考查是热门,相关试题比比皆是。就选择题而言,有两个特点,①无论是情景型、排除型、史料型还是图片型,均大量呈现。②题干的表述“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就非选择题而言,没有单独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均是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结合起来,或者是将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2、①涉及到新能源的试题数量较多,也是考查热点,主要是围绕“内燃机――石油”进行考查。②涉及考查电力广泛应用的试题也有一些,主要是围绕“贝尔――电话”、“电气时代”进行考查。 3、图片大量引用。涉及本课及三次科技革命的试题中,有三分之二的题目是佐以图片形式呈现,所以对三次科技革命中各种图片的识记要引进足够的重视。 4、2007年有不少地区的试题以青藏铁路通车这一时事话题切入设问,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最新的重大科技成就,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或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复习。复习建议: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家、成果及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准确记忆即可。本课相关的名人名言、人物图片要掌握。 ●最新动态 2007年中考命题中,涉及本课考点的试题在考查角度上,有以下新动态: 1、常德市中考命题中,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同时联系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考查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进行的抗争与探索。构思之巧妙,设问之自然,是难得的好题。 2、福建省龙岩市中考命题中,考查了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内的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将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有机结合,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吉林省中考命题中,考查是的另一个侧面,即考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改善生活。山西省太原市直接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来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上试题,实质是考查“科技双刃剑”这一问题。 ●冷门难点:2007年中考,我们可以预测,上述热点问题依然发烫的同时,也可能在以下冷门问题上命题:一是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考查,近年试卷中少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得出来的,有三个特点:一是自

然科学的成就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现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三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在交叉中进行。二是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是冷战也是难点,属于对知识拓展程度的考查。这里的影响,笔者较关注的是军事方面的影响,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最先用于军事。随着汽车、飞机的发明,坦克、装甲车、战斗机等开始使用于战场,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完全发展到“热兵器”时代。三是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揣测命题意图,多半会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较全面、较深层的认识到科学家、发明家成功的原因,了解科学家、发明家对历史的贡献,并因此而初步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方明(105196206) 20:32:50

样稿二: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这两课共同构成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综观近年各地中考,关于此学习主题的考试命题角度,分析如下:

考点1: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考查角度

热门角度:“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是该考点最为关键的词汇,各地试题中,也是这两个词汇出现的概率最高。围绕“十月革命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考查的角度有背景方面的,如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考查的人物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列宁。

冷门角度:“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这一知识点在近年考查少有涉及,应当在复习中引起注意。此知识点可以从地点角度进行考查,容易混淆的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这两个地名。十月革命发生在彼得格勒,但1918年3月,苏俄首都迁到莫斯科。

考点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此考点是被冷落的考点,各地中考命题很少直接考查此点,但2007年吉林省中考试题中,以选择题形式进行了综合性考查,题干表述是“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是”,“革命”贡献是指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设”贡献即实行新经济政策。相信在2008年中考中,会有一些地区会在此考点设题考查。

方明(105196206) 20:33:13

中考回顾与展望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罗列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热门角度

1、考查“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是近三年来涉及本课的试题中最常见的解题角度;其次出现较多的角度是考查两大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矛盾“英德矛盾”、两大军事集团的“领导地位国”;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即导致军备竞赛加剧、世界大战爆发,也有不少地区进行了考查。

2、以“萨拉热窝事件――火药桶、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基本要素,提供其中某一项或两项要素,设问考查另一要素,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

3、在非选择题中,将一战和二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的地区较多。其中考查角度多为性质、影响(危害)两大方面,同时,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图片形式构成试题呈现。

最新动态

1、通过表格形式,呈现一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演变,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背景;

2、山东省滨州市在中考命题中,将两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盟的知识结合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回答“但从目前形势看,西欧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的依据,命题人试图通过此题来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角度新颖。

冷门角度

1、就2007年命题看,“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组成国之间的相关条约各地均没有直接涉及。

2、通过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各地是少有涉及,大约是在命题技术上存在难处。2008年中考复习中,师生可以就此问题如何考查进行准备。相信这一考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会“突放异彩”。以下方面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和考查的要点:

在掌握萨拉热窝事件时,要注意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搞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人类社会在每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但在政治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反对搞暗杀等恐怖活动是共同的准则。因此,在掌握这段历史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尤其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更应引起我们对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的高度重视和警惕。过去那种认为,不论有没有突发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会爆发,因而对萨拉热窝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固然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导火线,即突发的偶然事件的严重危害也不可低估,更不可把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否则我们就会再一次陷入战争不可避免的认识误区和民族英雄与人类罪人共存一身的悖论中。

3、如何恰当的考查通过“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近几年来,也无精妙试题出现。同样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笔者以为以下层面的内容应当理解:

掌握凡尔登战役时,不仅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这一角度去把握这一历史事件,同时还要通过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进一步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要从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发生的问题,不能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可避免的战争,我们就得出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也不能因为有的战争是正义性的战争,从而歌颂战争。因为正义性质的战争,总是同非正义性质的战争并存于一场战争中,不可能存在对于交战双方都是正义性质的战争。因此,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本意就是对于从事正义事业的力量、团体、阶级和民族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来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而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势力,人类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学会怎样通过非军事手段来遏制和削弱其战争的企图,使人们认为不可避免的战争得到避免。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现代的进步意识,而不是不分是非的和平主义。

[1] [2] [3] 下一页

【方明主任:少智报•文综专页投稿指导(一)】相关文章: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标准解读

课标培训:中国的自由与统一----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启示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哪几个层次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

课标对普通高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节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