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和打算

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和打算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

根据平时上课情况,我们认为,在今后组织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断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始终与课改理念保持一致。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显性的东西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更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实现。如学生的意志力是否得到锻炼,自信心是否得到培养,求知欲是否得到激发,体验是否得到实现,因为历史探究不等于历史学科研究。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文本资料不足的缺陷。只要留心,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库。

3、更新评价方式,建立起全方位、多元、开放的学生与课堂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要把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的行为表现、课后的总结反思、课堂内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学习中的资料成果积累以及特长才艺养成与展示做为考查评价内容。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把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课堂内外的跟踪评价、活动成果的汇集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评价的一部分。

4、发挥考试的有效指挥功能,以开放的命题引导我们重视历史合作探究教学,重视历科课程改革。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诊断中出了这样一道题,可供借鉴。在本学期的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你的历史老师带领你们开展过哪些探究合作实践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哪次?你能说出吗印象最深的理由吗?

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实践起来就有许多困难与压力,但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含着机遇。相信在课改之花结出累累硕果时,那当中肯定有我们实践教师灿烂的笑容。

应该说,开展有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无疑起着核心的作用,我们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做法,也一定对广大的农村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附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案例:

案例一: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案例

其实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现代学习的重要途径。强调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其相互间平等对话和真诚合作,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碰撞和相互交流的合作性学习氛围。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励,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去学习,师生之间不断互动、碰撞,不断迸发出智慧与思想的火花。

我在教学实践中真切地感到: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确实适应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每次设计历史小品、演讲等,同学们都争着表演历史人物,争着演讲。如表演历史剧————孝文帝迁都时,有几位同学的角色演摘记如下:

(旁白):上朝。(孝文帝踱步上台,于正中面对臣子坐下。台下高呼万岁)

孝文帝:南齐素来为我大敌,我准备近期大举讨伐南齐,你们意下如何?

(众臣子面露难色)

拓跋澄:臣认为如此兴师动众,时机还不成熟。

孝文帝:(大怒)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么?

拓跋澄:(激动地)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不悦地)此事暂且定下,退朝!

(旁白):孝文帝回到宫中,下旨单独召见拓跋澄。

拓跋澄:拜见陛下!

孝文帝:免礼。(语气和蔼地)老实告诉我,我刚才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不是打仗,而是迁都。我们已统一黄河流域,武力可以平天下,但不能治理天下,平城是个用武之地,不适宜进行政治改革。现在我要,移风易俗,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必须迁都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是想借此机会,迁都中原,你认为怎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臣错怪陛下了。既是为了国家发展,迁都之事,我定当全力支持。

(旁白):公元493年,孝文帝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从平城出发到达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泥泞不堪,行军十分困难,孝文帝仍然披盔戴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甲、乙:陛下,行军至此,秋雨连绵,人马早已疲惫不堪,万不可继续前行,望陛下三思而行。

孝文帝: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一些大臣面露不情愿之色)

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迁都啊,它会招致王公贵州的反对,望陛下审慎抉择。

大臣乙、丁:(作揖)陛下,请三思。

孝文帝:(略作沉思)那好,今天就请各位议一议,到底应不应该迁都?

大臣甲:平城为都是祖上定下来的,我们久居平城,百姓安居乐业,迁都会引起大家的不安啊!

大臣乙:陛下,迁都可是个不小的工程,

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从国家大计考虑,万万不可迁都啊!

孝文帝:(转向拓跋澄)爱卿,你的意思呢?

拓跋澄:陛下,我认为迁都是明智之举。目前,我们的统治重点在中原,我们的经济来源也在中原,迁都将有利于我们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我们要将眼光放远些,虽然目前要耗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但一旦迁都成功,洛阳优越的自然条件将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力和物力。(转向各位大臣)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大臣丙:我同意迁都。平城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适宜农业生产,所产粮食还不够我们日常生活所需,况且我们还常年遭到北方柔然族的威胁,而洛阳是汉朝都城,有发展基础,且地理条件优越,气息宜人,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我认为,迁都只会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商朝的“盘庚迁殷”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臣甲:平城为都是祖宗定下来的,条件再不好,也是我们的家,怎能随便迁往别处呢?我看你们是安稳日子过腻了,自找罪受!

拓跋澄: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不可只顾眼前安逸享受,不顾国家发展,安于现状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大臣丁:(怀疑地)中原地区是汉人之地,人多势众,我们鲜卑人少,迁都洛阳,人生地不熟的,生活习俗也不相同,会不会导致我们民族的丧失而使魏朝成为汉人的天下?

(大臣甲乙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大臣丙:陛下,如果不迁都,我们躲在这偏远的地方,又如何能统治广袤mao的中原地区?况且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文明比我们发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他们的礼仪文明、政治制度,对我们都非常有用。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一旦汉族强大起来,我们的民族还如何立足?

拓跋澄:对。我们不仅要迁都,更要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权才能巩固。

(各大臣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孝文帝:作为帝王,应以四海为家,南征北战不是常事吗?况且平文皇帝曾以乐根山为都,昭成皇帝以盛乐为都,到通武皇帝时才迁都平城,怎么独独我就不能迁都?

(恼怒地)如果你们不同意迁都,那我们只好继续南下。

(众大臣犹豫不决,窃窃私语)

孝文帝:你们还犹豫什么,同意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拓跋澄抬腿站到左边,有的大臣犹豫了一下,看到孝文帝态度坚决,也跟着站到左边。)

齐呼:只要陛下停止南伐,我们同意迁都洛阳。

(旁白:公元494年,孝文帝派拓跋澄回到平城,将鲜卑贵族全部迁到洛阳,至此,孝文帝迁都顺利完成。)

七年级李杰童.郑馨等同学表演得非常好。有几次,好几位同学因没有角色演,居然天天到办公室缠着老师给他们再设计小品角色。正是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他们更注意课外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拘泥于某个知识点,而是以各种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辩论、竞争的意识。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主体的状态中,课堂活动前,教师与学生是活动的共同创意者和设计者;课堂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活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和打算】相关文章:

运用历史课堂提问开发学生智能

学导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三历史年度教学反思

历史作业的几种形式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体系与分类

略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活动性原则教学的体会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场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体验及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