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随笔 >树立五种心态 迎接新课程挑战

树立五种心态 迎接新课程挑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

今天,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浪潮正涤荡着全国。新课程以其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内容、新的模式等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教育一线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由不引人深思:“我们教师应以何种心态面对新课程呢?”
一. 未雨绸缪的心态
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性过程。新教材也正在逐步推行。有的地区、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一时之间还用不上新教材。于是,有一些教师就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反正我还不教新课本,到时候再说”。这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的一种消极的心态。众所周知,新课程不单纯新在教材的调整上。所以,在教材暂时滞后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未雨绸缪,树立用新课程理念教旧教材的意识。首先要做到熟悉新课程,保证手中三个“一”:一套新教材、一本《课程标准》、一些课改论著。其次,在现行教学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
二. 以生为本的心态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凸显学生主体性,倡导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求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作为新课程的推行者和实施者,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持有以生为本的心态,树立新的学生观。无论是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处理教学细节,还是评价教学活动,都应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出发点,都应做到时时处处“目中有生”、“心中有生”。对于不适合,甚至误导和妨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资源和模式,无论其本身多么“优秀”,都要大胆舍弃,“忍痛割爱”。
三. 探索创新的心态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发展原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说,新课程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既如此,身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畏难?抵触?还是盲从?急躁?不!正确的选择只有一个:调整心态,勤于探索、敢于创新。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之路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课改之途同样如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现实情况,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大胆质疑,主动尝试,争做课改的排头兵。与此同时,教师更要善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做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四. 终身学习的心态
汉朝刘向曾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见,要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魅力四射,充满光芒,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更何况,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速,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种“存一桶子水,教一辈子书”的学习观念是绝对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在新课程体制下不断成长,要想使自己的课堂魅力无限,我们教师就得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拓宽“活水”渠道,虚心涵泳,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活化新知,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以学促教,以教带学,教学相长。而做为这样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也必将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素质的提升。
五.自省反思的心态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知识、方法等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来自学生、教材、社会等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调节和校正自身的教学言行,时常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名教师,若不具备自省反思的心态,其不足必将难以改正,其灵感必将难以捕捉,其水平也必将难以提升,最终落得一个固步自封、陈滞落伍的结果。

【树立五种心态 迎接新课程挑战】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解析

浅谈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进步思潮

第三节 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课标培训: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

图说历史:《面包》赏析

高一历史新课标导言课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新京报》:中日能同用一本历史教科书吗?

高中课标学习: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历史课程目标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