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历史教育漠视学生的存在,集中体现在历史教育是以教科书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成为教师灌输历史知识的对象。这种做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能够体现学生的需求。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专门对江苏省南京市的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与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认知评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动机,对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课的期望等等;分析和研究影响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各种可能的因素,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参照。[1]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很喜欢学习历史,其原因并不在于对历史课程的兴趣,而是对历史本身感兴趣,因而随着年龄段提升,这种兴趣也就逐渐减弱。对目前的教科书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篇章结构上,远远超过对内容和文字可读性方面。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满意度较高,下面是这方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多数学生对于历史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价一般。有64.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一般,谈不上趣味性,也说不上特别枯燥”;有39.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生动形象,有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有15.7%的学生反映教师的教学“照本宣科,比较枯燥”。对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有75.7%的学生反映其方式是“以讲授为主,有课堂提问,但没有讨论课”;认为“以讲述为主,有课堂提问,也有课堂讨论”的学生的比例为21.4%;但认为“以讲述为主,没有课堂提问,也没有课堂讨论”的学生只占2.9%。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补充的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74.9%的学生认为“介绍过,但不多”;19.l%的学生认为“介绍得比较多”;6.0%的学生认为“基本上没有介绍过”。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历史图片、地图、录音或者录像等教辅工具,62.4%的学生反映“偶尔使用”;35.6%的学生反映“基本上不用”;13.3%的学生反映“没有使用过”;只有8.8%的学生反映“经常使用”。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绝大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同时教师讲述则以教科书为中心,学科本位意识很浓,很少补充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至于其他的教学手段与教辅工具则很少使用。这个调查应该说是很客观的,反映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仍然是讲授法一统天下,这种状况多少年来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课堂提问往往是点缀式的,很多情况下是服从于教师的讲授,或者是一种填空式的提问,没有任何的思维空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历史学习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教师枯燥的接受所湮灭,能够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富有激情的一些教师。因此,要指望这样的历史教学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价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充满爱国情怀和世界意识的现代公民可能性是不大的。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改变历史教学入手,而改变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改变历史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首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学生发展的需求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任何课程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就在于实现学生的人格教育,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意志的过程。即使教师或其他成人对学生提供帮助,也是一个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引导以使其上升为学生的自觉需要的过程,而非不顾学生的选择而强加成人意志的过程。因此,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的特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我们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发现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规定。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
在现行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尊重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出发,确立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内容。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1] 参见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刊载于《历史教学》2002年第12期。
【高中课标学习: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历史课程目标】相关文章:
★ 高中课标学习: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异同
★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三) :追问高中新课程方案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