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在线注:本着“宣传高中历史课标,推进高中历史课改”的目的,我们节选发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编写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的部分文章。版权属于编写者,未经编写者同意,请勿转载。

1996年5月底,国家教委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下称新课程计划),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高中课程整体结构改革的试验方案,标志着新时期高中课程体系的一个初步探索。其中一个明显的地方即在于设立了基础教育的培养总目标,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独立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具有键康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的总体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是:第一,强调课程的功能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选修和必修的关系,体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与选择性;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科书、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第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加快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构建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的目标更为明显了。这个目标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方案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遵循国家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已取得的成果,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基本上是: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其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要突显评价,尤其是考试评价的人文性、教育性,为课程改革保架护航。

7、推行学分制、弹性选课制、修满学分可以提前高考。给了学生有了更大的选课自主权。学生从此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科目上多花时间,获取学分,改变以往不考虑自己学生兴趣一定要学习某门课程的尴尬局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是遵循如上的改革思路,来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具体更详细地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返回目录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相关文章:

历史课开进博物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解读高中课标: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继承发展

新课标高中《历史Ⅰ》(必修)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辅导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详析高中课改五大目标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主要特点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