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 朱世光 (邮编:310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新成果,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又一件大喜事。本文试图从创新的角度对《课程标准》作简要分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突破

1、从目标、内容上看,《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明显拓宽和完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并与时代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合拍。《课程标准》目标明确,比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更具有操作性。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学习模块,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专题。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体现了历史学科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的综合性特点,突出了历史课程适应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每个学习主题明确,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要学会什么。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建议。

2、从本质上说,《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特别是“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教材、教学和评价的上限,也没有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进行直接、硬性规定。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过于具体细致,缺乏弹性,在使用过程中历史教师只能被动执行,没有选择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由于《课程标准》的措词大多是“倡导”、“建议”、“提倡”这样具有灵活性、带商量口吻的词句,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就有了较大的自由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3、从基本理念上看,《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包含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并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超越了教学大纲传统地把教学目标限制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的僵硬模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极具有时代感的目标系统,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课程标准》真正回归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对人的发展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体现了对历史课程本质的认同。

4、从课程操作角度看,《课程标准》正确而科学地把握住了历史教育的规律及特点。它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历史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挖掘历史课程丰富的人文资源,尊重高中历史教育规律,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评价角度看,《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评价,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课程标准》突出形成性评价,强调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展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方式角度看,《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觉性和研究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比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更具体,评价建议采用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历史考试等多种方式;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强调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性,共同参与,全面客观。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看,《课程标准》建议历史教科书呈现方式多样化,为师生创造性的教与学,留有充分的空间。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从历史课程资源角度看,范围广泛,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用“资源”一词代替“资料”,深刻而立体,表明人们认识的深刻和基本理念的变化。从历史课程目标看,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同的是都有总体目标。不同的是《课程标准》还有具体目标,且总体目标全面而开放,具体目标循环上升,梯级合理。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1、全面更新教学观念。

用《课程标准》取代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表明了历史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幸事,标志着高中历史教学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科学实施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与《课程标准》的理念相一致。要更加重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学习和寻求未来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懂得各种可能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教育。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帮助、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必须全面接受并领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各类实施建议,科学掌握并消化它的具体操作方案。

2、充分发挥个性优势。

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主要创新之一就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给我们历史教师留下了可以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便于教师充分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设计并实施教学。

3、积极开阔教学思维。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求真、求美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开放的世界意识;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等。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前所未有的开阔和富有预见性,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课程标准》的发展新思路,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历史教科书、课堂和校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不能只局限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精神;不能只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单一训练,要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新课标是如何来规定课程目标的?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应多出优秀历史普及读物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改革要点简介

课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哪些要求?

如何编写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