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原则设计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课程内容少而精。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打破了原来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突破了古代史的王朝体系,改变了编年史体系,以专题方式,挑选对高中学生有较大影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构成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历史专题,相对避免知识体系复杂性,减少了知识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Ⅰ)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药店中,通过宗法制、分封制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构筑了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线索清楚,内容简洁便于学生掌握。
——课程内容相对经典。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选择的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些内容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涵盖了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使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内化成自身的经验,进而使学生从中得到如何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历史(Ⅰ)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通过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的了解以及罗马法典的学习,从中吸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中的民主观念与法治观念,特别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公平、正义的道德观。
——课程内容有较大的回旋空间。高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对对知识点没有作过细与过具体的规定,这一点做法给课程开发留有巨大的回旋余地,使各地在教材开发以及学校、教师能够根据地方的情况编制教材与选择教材。比如,历史(Ⅰ)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的“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该书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课程内容仅仅是作了一较大的范围与原则性的设计,而没有对知识点的细节作任何规定,这样就给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作选择。如果从知识本位出发就会认为针对该知识点无法编写教材,课堂教学也无法实施,原因在于其强调知识点的面面面俱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课程标准内容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够列举这一阶段相关的史实,并能够从中得到一种关于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斗争精神的体验,并非要求对所有的知识细节都必须做到面面俱到。
——课程内容增加文化史、科技史、法律史与社会生活史的比例。课程内容对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内容在比例上作了一定的削减。特别是对一些艰深的制度、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作了删节。比如,课程内容单列了历史(Ⅲ)介绍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内容,选修课程中单列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与“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即使在历史(Ⅰ)和历史(Ⅱ)中也设计了诸多文化史法律史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如在历史(Ⅱ)中就设计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历史(Ⅰ)中就是设计了“罗马法”的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反映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课程内容设计尽量注重基础性,对知识与能力要求尽量减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够有所收获。在课程内容设计可以看到对知识与能力基本上是要求了解、知道、列举、概述,较少的提出评价、应用等能级较高的要求。但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在每一个专题后面都有大量的学习活动作为参考。通过这些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会探究与合作,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程内容以专题方式加以呈现。课程内容不再以通史或编年史的方式加以呈现,而是通过对内容进行精选之后,以一些专题方式加以呈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范围,避免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内容呈现方式重复。而以专题方式呈现还有利于学生就某类问题进行探究。在每一个专题中的历史知识都能够体现相近的教育价值,而在内容上又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样的呈现方式既使学生感到新颖,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使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方法,设计出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
【高中课标学习:掌握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的特点】相关文章:
★ 高中课标学习:注意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测验的特点与编制原则
★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三) :追问高中新课程方案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