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序言】2002年秋季开始,苏州地区各学校执行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改革这么多年,《历史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也是改革深化的必然产物。经过短暂培训的历史教师怀着陌生的心情走进熟悉的教室,每堂课之后都有许多感慨,抱怨不适应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课堂新模式、新情景的兴奋。有理由相信,教师不会成为新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阻力。过去的经验表明,教育改革的阻力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学校之外。


鉴于初中历史教学考试压力较小,学校社会对其要求较少的现实,新课程标准在未来几年内应该是可以逐步落到实处的,其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门不把执行新课程标准当作热闹一时的新鲜事物来搞。现已出台的《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目标趋于理性、成熟而完善,说明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持久的规划。过去那些刮风式的、为改革而改革的做法理应被摈弃。任何涉及教育的改革都应从百年大计的长远目光出发,尽可能地远离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要让改革之风化成春雨,无声润物。


作为一位兼任初、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教师,殷切希望高中历史教学也能有全新的课程标准,来引导我们业已走歪了的教改之路,来改造我们越来越僵化的教学现状。基于一种责任感,处于教学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有必要提出他们的困惑与思考,让有关专家听见他们的声音,以利于作出更完善的决策。


【正文】历史教育要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这已经成为今天史学界的共识。人文精神或人文素质已成为我们这个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这并不能成为历史教育本身已具备高度人文精神的证据,恰恰相反,它只能是历史教育尚缺乏人文精神的反证。"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引自《历史课程标准》)……至今为止这些目标更大意义上是为历史教育描绘蓝图而存在,现实中上演的是另一种版本。


与人文精神相关的人文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欧洲学术界开始用"人文主义"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高中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实验修订本)这样介绍人文主义核心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现代的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对人类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有道德感、公民心,关怀自我实现,而且关怀社会、甚至人类文明前途,具备独特之见解、自由之精神。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育理应是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恰恰是历史教育本身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我们的高中历史教育。面临高考仍在教育评价中居于至高无上、独一无二地位的现实,教师学生莫不闻风而舞。风向在我们这里属偏北,从北京国家考试中心等地刮过来。除了高考成绩,其他的教学、教育目标都成为其陪衬。

[1] [2] [3] [4] 下一页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相关文章:

由串门“历史博客”[1]而想到的“写文章”

强荐: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倒影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课标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高中课标学习:历史探究学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美国中学历史教师中国近代史研修团访问广东云浮

课标培训材料:“进口”的国王和“光荣革命”

课标课改培训: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课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哪些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