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第三编第三章 关于教材编写建议

第三编第三章 关于教材编写建议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历史教材是人们按照历史课程目标,遵循历史教学规律组织起来并发展着的教授材料和学习材料的统一体,它不等于历史教科书。以历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分为基本教材(即历史教科书)和辅助教材(包括历史教学参考书、自学指导书、讲义、图册、视听材料等等)。历史教科书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材,在历史教材中比重最大、使用面最为广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问题。

一、教科书编写依据1.高中历史教科书应严格以《标准》为依据,按照高中课程计划来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也是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最基本的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它阐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并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三方面课程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它较好地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n较全面地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n革新了课程结构,构建了新的以学习专题为基础高中历史课程体系;革新了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

因此,《标准》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同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课时做了规定,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时必须根据这一课时数来进行。历史教科书编写者必须认真研读《标准》和高中课程计划,把握其中精神。(参考“教学建议”)2.高中历史教科书应结合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在《标准》中阐述了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高中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一因素,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3.历史学科也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依据。 历史课程与历史学科不同,历史教科书必须避免专业化倾向。但是,历史课程的发展,又离不开历史学科的有力支撑,历史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和来源之一,便是历史学科。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建立历史学科的基础上,以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依托,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如新史料的发现、考古新发掘、对历史现象的新观点、新看法等。

当然,教科书的编写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符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贴近社会生活,“回归生活世界”。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这一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它是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反映着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材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者和分担者,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反映。因此,历史教材的编写要求切实有效地全面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不再是僵化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而是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了全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历史课程目标体系。

作为课程目标的体现者,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切实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编写历史教科书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从教科书中,学生是否能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能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能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能不能形成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人生观,培养起历史审美情趣;等等。另外还应考虑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延伸到社会以后,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等究竟会有什么作用,作用有多大。为了全面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要认真选择。选择教科书的知识内容时,要摒弃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精心选择。

如注重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而不求面面俱到,注重历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历史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与感悟而不是直接给予结论式的口号等。(参考“教学建议”)

三、教科书呈现方式多样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应该实现多样化。编写教科书时,除了要考虑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外,还要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把初中与高中区分开来。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该体现历史的深刻性,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科书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结构多样:《标准》以学习专题形式构建起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基础,体现了历史学科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的综合性特点。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专题体例,会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留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施展余地。

专题体例的历史教材,就是在每册书中设若干专题,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运用专题的形式可以不必像通史体例那样按时间顺序编写,可以跳跃式叙述,可以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叙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外历史合编的优越性。同时,采用专题形式可以为师生的创造性的教与学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共同深入的探讨,在教与学中实现共同发展。学生在初中通史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专题进行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可以深入地了解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搜集、加工历史信息的能力。

除了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编写结构外,也可采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分类分开编写的形式。不管教科书结构如何,目的和关键都在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多样:教科书的内容多样,不仅仅指教科书中历史知识内容丰富,而且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学习资源。为了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科书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思维材料。如各种形式的史料:文字史料、历史遗迹、文物照片、地图甚至文学艺术作品等等,文字性的史料可以是官方的档案记录,可以是私人的日记,也可以是史学研究成果的摘引,这些各种形式的史料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探究,学生不仅能熟悉各种史料的形态,深刻认识到论从史出的观点,而且能提高对史料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对史料做出自己的合理解释,学会运用史料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历史教科书还可以提供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源,如推荐书目、适合中学生的学术论文、推荐网站以及各种影音资料等。这些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在大小字的处理问题上,可以只采用大字形式,也可采用大小字的形式。

采用大小字形式时,大字部分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的内容,小字是帮助学生理解大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部分。此外,如果高中历史教科书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历史学习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依据《标准》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时,要避免概念化,可以尝试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每一册书中设置一些学习探究课,或针对某一专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或提供学术界各种不同的观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回答和判断,训练其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从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历史学习中,每个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意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其学习经验、需要也是不同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考虑到,要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在实现多样化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发展具有选择性,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教科书的内容来看,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每位学生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特别是帮助那些在历史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教科书的内容可以有所拓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为那些对历史学习有兴趣和进一步需求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如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历史资料、难度不一的探究思考题等,还可以给历史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些除基本推荐书目之外的学习资源,供他们课余学习与思考。在《标准》中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这也是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也要按照这一结构形成由必修教科书和选修教科书共同构成的教科书体系。其中必修教科书要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这些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选修教科书所涉及的则是供高中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通过选修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从而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编写历史教科书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从内容选择来看。历史知识本是多姿多彩、非常丰富的,如果历史教科书过多地注重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逻辑,对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造成人类历史中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占很大的比重,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的内容较少。而且,如果教科书中叙述晦涩艰深,过于抽象复杂的历史理论、历史概念太多,就不能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发展的实际状况,导致出现专业化、成人化趋势,难以引起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许多原本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因教科书的枯燥无味而讨厌历史学习。

中学历史教育不同于专业历史教育,不必过于追求严谨的学科体系,因此,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在情意与认知发展上的实际,删除过深、过繁、偏难的内容,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等。教科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历史细节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是初中历史教科书才需要历史细节,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其实不然。历史细节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历史结论的获得。

缺乏历史细节的历史教科书,容易出现空洞、空发议论的缺陷。历史教科书做到寓论断于叙事之中,少发空洞的议论,去除空洞的说教,才会让学生喜欢。从形式来看。历史教科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不但令学生爱不释手,即使是历史教师,也会被吸引。

历史知识本身的过去性、既往性特点,决定了不管是初中历史教学,还是高中历史教学,都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此,作为历史教学重要载体的历史教科书,在呈现历史知识时,也要注意其直观性。在教科书中精心配置有效辅助文字叙述的各种历史图片、图表,可以使教科书新颖活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历史文物照片,历史人物、场景和事物的想象绘画图,漫画图,历史上的广告、海报、报纸、邮票等等都可以科学地选择到历史教科书中,并辅以恰当准确的文字说明。从文字表达来看。一本优秀的历史教科书,不仅要文字严谨、简洁,还要表达生动。

枯燥无味是历史教科书的大敌,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折磨。历史教科书的面孔不能像一个正襟危坐的老人在絮叨着陈年旧事,而是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以通俗、精炼、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事件,让冷冰冰的文字历史,变成活生生的历史史实,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往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所以,编写教科书应克服这个缺陷,增强可读性。如果文字过于强调朴实无华,就可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读来如白开水。

当然,文字叙述要如实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不能任意夸张。因此,历史教科书的语言文字既要严谨、简洁,又要生动、活泼。这样编写出来的教科书才会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学,从而能充分发挥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第三编第三章 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相关文章: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标准》为什么认为只要”知道了元谋人和北京人”?

应多出优秀历史普及读物

第三章(四)《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简要分析

呼唤权力下移 走向校本管理

第二章 必修课程《历史Ⅰ》解读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普通高中学生选修课设置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德国:将制订统一的教育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