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方明:浅析小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方明:浅析小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经常在各地中考试卷的材料分析题中出现,涉及的考点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和“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隐性的主题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中国的路是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的,创新是根本。


这句话是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在“聊天”中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有一个字的理解相对关键,即“比较好”,比较好,不是好,不是肯定好,也不是不好。按传统“崇拜心理”,呵呵,或许有些同行可能会在此处就将“比较好”理解为“好”。


小平之所以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揣测其原因,第一,是鉴于新经济政策本身是半途而废的,换言之,它的确在短期内产生了一些明显的积极作用了,但毕竟没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检验。小平过是支持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二,“比较好”的评价背后还有另一层的潜台词――除了新经济政策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思路呢?从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的角度来看,小平无疑充分研究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的确是“好”的东西借鉴到中国改革中来,以利于进一步的探索中国改革之路,寻求相对而言更好的的思考。第三,是相对于后一句话而言,即与苏联模式相比较,新经济政策“比较好”。


小平智慧,话没有说死、说绝对,呵呵。


“比较好”,也是好的一种。好在哪里?

从“现象”看――小平评价新经济政策“比较好”是因为有效果。背景知识同行们都清楚,随着战争的结束,苏俄国内局势趋稳,之前不得不使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农民和工人的普遍不满,甚至是反抗。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新经济政策出台。该政策实施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这种实践的效果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合于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


从“本质”看――大胆提出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不僵固,勇于和善于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俄国实际,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思路。


顺便也分析一下苏联的模式。小平用了“后来” 这个词,苏联模式后来僵化了,潜台词是之前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教学中,也往往有同行忽视了对苏联模式的肯定的一面。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小平。


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很快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政策取代并逐步发展成为“苏联模式”,这种变化有着深刻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苏联模式”在当时为集中各方面资源、迅速地强国强兵,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普遍萧条之时,苏联却欣欣向荣,更显露出这一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优越性。


然而,任何模式一旦僵化并走向极端,其弊端也就越来越显露出来,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苏联模式的僵化,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新的实际,对建设思路作出适时调整以至改变就十分必要而迫切。这就是启示。


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正是要摆脱这种影响和束缚,去开创一条新路子。

【方明:浅析小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相关文章:

北青时评:对高中历史课改的一赞一弹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三) :追问高中新课程方案焦点问题

课标培训材料:谈论斯宾诺莎就像谈论一条死狗!

高中课标学习:历史探究学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浅谈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

德国:将制订统一的教育标准

美国标准运动的内涵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课改理念100问:88、新教材的本质是什么?

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