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更新,我们对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作用的认识在深化,也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观。在教育部组 织编制的21世纪中学历史新课程中,这一思想得到重视和实施。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使新研制的历史课程标准与大家熟悉的历史教学大纲有了许多区别和发展。本文仅就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课程标准较之教学大纲的发展,谈谈个人的意见,就教于历史教学界的同仁。

一、 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000年春,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力量研制《初中 庙史课程标准》。2001年夏,完成了《初中历史课程 标准(实验稿)》,2001年秋,开始在国内部分市、县、区实验;2002年继续扩大实验。 从2001年秋启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也即将完成。这次研制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在汲取了新中国五十多年中学历史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我国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中学历史教育理念:中学历史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历史知识的课程,它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发展的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课程,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应摆脱长期受大学专业历史教育模式和历史研究成果(模式)影响的束缚,不去刻意追求历 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内容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它应只向中学生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知识,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中学生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课程新体系。同时,中学历史课程应关注中学生养成良好历史学习态度和历史学习行为,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主要靠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使历史课程成为师生平等参与、信息互动。多项交流,共同体验历史过程的多元学习活动;历史课程还应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我国,目前初中历史课程处于非专业历史教育的最底层,是义务教育阶段首次向学生进行的历史教育课程,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高峰期,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就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在编制初中历史课程时,就“以学生发展 为本”作指导,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工作,提出了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原则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国家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必须面向全国初中学生,使学习了历史课程的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原则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只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门基础课,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必须有别于高中历史课,即知识相对浅显通俗,形式较为活泼直观,课程雄度较小,使初中学 生都能认知、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性原则是 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既要考虑全体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要顾及少数喜欢历史课的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特长,为初中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打基础,也为初中学生进入和适应未来社会打基础。

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实,我们在编制初中历 史课程标准时,既考虑东部、特别是相对发达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考虑全国、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计初中历史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使知识贴近现代社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抽象历史概念和理论化历史知识的堆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由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结果,以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

二 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用来指导,规范,监控中学历史学科日常教学,评价及管理工作的教育文件,近五十年来,历史教学大纲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对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现行教学大纲的结构,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用课程标准来取代它,当然,课程标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的完善和发展。这次研制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比现行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有进步、有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明确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长期受大学历史教育及历史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始终没能准确定位,课程内容经常是大学历史课的浓缩。这样的中学历史课有比较严谨的学科体系,有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有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历史理论,但它们超越了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无形中增加了中学历史教育的难度。因此,定位不准的中学历史课己成为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课的教育作用。

在研制历史课程标准时,必须首先给中学历史教育(课程)准确定位。五十多年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有给它准确定位,才能避免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倾向,使新编制的历史课程适合中学生学习。 根据学校教育阶段划分,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所设置的各学科课程均属提高国民素质的通识性课程(基础课程),历史课亦如此。因此,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的历史通识课程,它应明显区别于大学历史课这种专业历史教育的课程。它只需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重大的活动(事件、人物),浅显、通俗地告诉中学生即可,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内容体系,初中历史课程更应该如此,不能有过多的知识,不能有空洞 的概念,更不能有艰涩的理论和说教。

2.课程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

目前,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都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发展。因此,我国21世纪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要把过去关注知识传授的课程,改造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程。 这给我们一种启示、一种压力,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中学历史课编制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新历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社会,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认知、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内容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都能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同时,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也要求新的历史课程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使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多元体验,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规划人生。

3.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 体系。

这次编制历史课程标准,就有改革现行中学历史课程结构,重新构建适合中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教育体系的任务,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 能力,非专业教育的历史课程内容就应该相对简单、通俗、生动、活泼,而不能是历史材料、历史概念 和历史理论的罗列或堆积。因此,必须明确目标:不去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应精选而不是囊括历史知识,改变课程的“难、繁、偏、旧状况,按历史发展时序,中外有机结合地展现历史,并体现“薄古厚今”原则----增加近现代历史,特别 是中国现代史的比重,增大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思想史、科技史的内容,以主题或专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以必修加选修的方式呈现课程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中学生学习,也可以增大课 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学 历史教育的质量。构建适合中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是需要一两代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我们这次只不过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所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难免存在不足和缺陷,尤其是跳跃式的历史过程使习惯于历史教学大纲知识体系的中学老师比较陌生。但这种结构可能更适合中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坚持了这种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其教学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4.由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重要发展,传统的中学教学大纲主要是让中学历史教师使用的,因而,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规范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这种规范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并以此来保证全国中学历史教育质量。但在旧评价(考试)体系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规范作用日益衰减,为提高考试成绩,历史教师只有强化学生对全部知识点的认知,记忆和不断扩充,历史教学最流行的方式就是“满堂灌”,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因而,增加了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难度。在当前,历史教学大纲已演变成只是历史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历史知识和进行各种考试的尺度,标准,它已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历史教育任务,也无法为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和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素质 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历史教学大纲这类教学文件己不能胜任担纲的任务。

历史课程标准力图改变中学历史教育的这种窘境,另辟溪径,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人手来设计课程。我们认为,直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可以让历史教师知道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避免教师随意拔高课程难度或拓展课程内容,也使教学评价有了可操作的依据,防止评价要求过高过难,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种策略。在课程标准中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 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最低要求----识记层次,这一层次的学习行为要求是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所学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列举”、“知道” 、“了解”、“ 讲述”、“说出”、“ 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川%左右;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层次的基础上能对所学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概述” 、“理解” 、“说明”,“归纳” 、“阐明”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20%左右;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理解层次的基础上能运用己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等,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分析”,“讨论”,“比 较”,“评价”,“探讨”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10%左右。

5.变知识单向传递为知识多元交流。

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脚戏----—讲到底,学生多系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项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体现。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己不喜欢中学历史课的现行教学形式,不喜欢学习 和接受历史知识的单调过程,因而影响到历史学习的质量,并使历史课变成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为改变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变革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真正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这里教学活动的改变是指信息传递由教师一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师,学生一学生等多元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 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为使历史教师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为了方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操作实施新课程,我们在课程标准中为历史教师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如“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 身的理想和抱负”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使每位老师都可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元途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6.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过程。

这既是对历史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是对日常历史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和以升学为首要任务指挥下,我国中小学的评价和教学常常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重视期末或学业结束考试(升学考试不在此列,也应另当别论),这种思想指导教学与评价有其一定道理:既便于日常教学管理,也便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类 (还不包括排名次),更便于对预定教学目标的检测。但它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及时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学习结果的倾向更严重,危害也更加明显。这种局面若不能及时扭转,中学历史教育质量就难以大幅度提高。

重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教学与评价,要求历史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这对历史教师来说并不新颖,只是过去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实施,把重心放在了学习结果上。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从设计教学方案开始,就必须两 者兼顾,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在每一堂 课。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告知学习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的教学与评价对学生学好历史课才有帮助,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才能使学生喜欢学历史,喜欢历史课,中学历史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摘自《历史教学》2003.3)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相关文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电视剧《凤求凰》不是历史教科书

课标培训:如何正确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体会

法国“公民素质教育”课“登陆”诺曼底

新课程下教师要多“问课”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